"中国循环经济年鉴"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8镝数聚为您整理了"中国循环经济年鉴"的相关数据,搜报告,找数据,就来镝数聚,镝数聚帮您洞察行业动态,了解行业趋势。
- 循环经济助力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潜力——以塑料、纺织及农业-食品领域为例2022年发布时间:2023-12-01
- 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7一、《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7》是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城乡居民收支、生产和生活状况的资料性年鉴。该年鉴收录了历年全国及分城乡居民收支与生活状况主要数据,以及分省、分地区及按收入等份分组和按4个经济区域分组的住户调查基本情况及收支数据,还包括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以及住户调查其他数据。二、2012年国家统计局对原来分开组织实施的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实施了一体化改革,统一了抽样方法、指标口径等,本书所收录的2013年及之后年份的居民收支及生活状况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自2013年起组织开展的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称为新口径数据);2012年及以前年份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分别开展的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称为老口径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其中,2012年及以前年份的分城乡居民收支数据分别按照城乡住户调查方案采集和汇总,编辑过程中尽量与以往年鉴资料保持一致。三、全书内容分为如下部分,即:综述;(一)全国及分城乡居民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主要数据;(二)分地区居民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主要数据;(三)历年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主要数据;(四)2005-2012年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主要分组数据;(五)2005-2012年分地区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收支数据;(六)全国及分地区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七)住户调查其他数据;住户调查简介。2017年发布时间:2019-06-11
- 提振雄心:汽车循环经济全新路线图埃森哲、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近期联合发布《提振雄心:汽车循环经济全新路线图》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汽车电气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循环经济在汽车行业的推广,在2030年之前,每英里出行的碳排放最多将降低75%,非循环资源的消耗降低80%。 埃森哲研究分析表明,以载客里程和预计汽车保有量来计算,到2030年,全球出行需求将增长70%,中国出行服务市场规模更将达1,990亿美元。汽车行业应当妥善准备,满足循环经济需要,从能源、水资源、废弃物、材料、车辆生命周期和用途等一系列视角出发实现循环利用。同时,汽车业还应当持续减少碳排放,帮助实现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埃森哲资深董事总经理、汽车行业全球主管阿克塞尔·施密特(Axel Schmidt)表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同时将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至真正可持续的水平,循环汽车(circular cars)将成为个中关键。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为达成碳中和设定了净零排放目标,这份汽车循环经济路线图必将成为行业转型和宏伟愿景的核心要素。”2021年发布时间:2021-04-02
- “内循环”:构建内需主导的新经济在部署2020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认为,在疫后全球性衰退时期,这是保持经济复苏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强调双循环并非转向内向型经济,而是希望通过国内外企业的支持发掘中国经济的潜力。这将为制造商和消费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市场需要更多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亦将从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更灵活的就业中获益。2020年发布时间:2021-03-04
- “国内大循环”新格局,如何引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望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关键政策指引,影响未来多年的系列政策制定。可能为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自主可控、扩大优势、新基建、高端消费、消费升级、国防军工、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资本市场改革九大受益方向的投资机会。2020年发布时间:2021-01-25
- “大变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多边经贸合作趋向停滞、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的新挑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模巨大的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聚集链明显,交易成本较低是中国开展双循环的优势和基础。内循环重点要做好:1.以中性原则推进要素的市场化;2.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3.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4.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5.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融合;6.通过重点发展都市圈、城市群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外循环,第一大重点是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切实落地,第二大重点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要巩固中国全球价值链中心节点位置,重点关注发展数字贸易,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2020年发布时间:2020-12-14
- 宏观研究:日本“双循环”经济对我国启示二战后日本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一度取得良好效果。但进入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美国多次在汽车、半导体、电信、金融等领域对日本展开制裁,由于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日本被迫妥协,自愿限制出口,外循环主导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经济政策开始从“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转变,经济开始切换到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模式。2020年发布时间:2021-02-02
- 中国废弃电子产品循环经济潜力报告随着全球电子产品需求量和产量的飙升,电子垃圾问题引起多方关注,“电子垃圾的循环使用”成为近年来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绿色和平联合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通过行业走访,文献调研,模型搭建和数据整理,发布了本报告。2019年发布时间:2019-07-25
- 中国教育行业投资年鉴·电子版为明确投资机构与教育品牌的联系,黑板洞察推出了《2020中国教育行业投资年鉴》。此书统计了十大热门赛道、百家投资机构、历数了投资事件,并配以可视化的图表,帮助读者快速理解重点信息。2020年发布时间:2020-12-28
- 《2021中国循环经济企业实践》白皮书 第I季2021年发布时间:2022-08-03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和周期性波动都是在结构性扭曲的大环境下出现的,扭曲虽然促成了中国经济在特定时期的高增长,但是却付出了效率、环境和可持续性的代价。“改革”一直是中国宏观论坛研究报告所秉承的逻辑。报告始终认为改革理顺宏观经济各组成部分关系和政策传导机制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报告不仅关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重视长期结构调整。 在方法论方面,宏观经济论坛研究报告一贯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政府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不仅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中国的经济政策不仅局限于总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微观结构性政策。各级政府之间财权事权分配财政竞争也是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之一。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内生性特征,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所描述的从“外生随机冲击”到“内部扩散”的机制不同。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20年10月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内循环与双循环中的投资机会中国经济仍在内外需双驱动之下趋于上升,尤其是消费和基建投资将出现加速。在经济持续接近潜在水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维持正常化取向,社融在四季度出现平缓顶部。正如9月3日报告《四季度是拐点吗?》提示,社融见顶可能触发大类资产配置的拐点。之后股市将更多依赖资本市场改革等外生力量;债市则进入熊转牛阶段。但考虑到拐点的平缓性,以及改革措施的频繁推出,股债的切换与股市风格的切换都不会过于剧烈。特别关注内循环与双循环的“试验田”——自贸区(港)主题。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化工行业: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化工行业影响着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万种化学品,总行业价值约4.7万亿美元。而循环经济的出现,无疑将成为这一巨大市场的新蓝海。通过在可重复、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化工企业可将这些改变转化为自身优势,持续推动增长,同时帮助塑造更加环保、清洁和可持续的未来。2019年发布时间:2020-07-29
-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14期)首先,与会嘉宾对疫情冲击下国际资本流动及全球资本市场变化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中银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疫情内生于经济,这导致抗疫经济政策变成了内生于经济的经济政策,衰退成了抗疫经济政策的基本代价,为了应对衰退进行的宏观安排已经扭曲。此外,人民币资产正逐渐成为锚。寻锚过程中,资金大进大出形成了新的市场风险,进行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应该提高警惕。同时,避险一定要坚持内循环,不仅要做好实体经济,而且也应该做相应安排。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闫衍认为,短期来看境外资本流入总体可控,不会导致输入型通胀和人民币过度升值。原因有三点:一是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实现常态化,二是食品价格因素影响过大,三是国际市场价格持续疲软会传导至国内。此外,从金融部门来看,对外金融负债基本稳定,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表现较为中性。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16期).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疫情冲击下各国供应链加速向本国内部收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压力加大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其头号“竞敌”,警惕“去中国化的全球化“»美对华政策存在“三部曲”,疫情之下大对中国的遏制,企图带动西方国家与中国经济“脱钩”»美国与中国“脱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拉动其盟国一起脱钩在下一任期内加码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政府重启对华贸易战的概率较大,特朗普或将以中国从美国进口水平未达到第一阶段协议中规定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u预计美国将1100亿美元的中国消费品进口关税从7.5%上调至15%,2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关税从25%上调至30%,并对此前免税的1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收5%的关税。这些措施将引起中方采取贸易反制措施。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28期)6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8期)于线上举行。百度APP、网易财经、和讯网、中国网、同花顺财经、好看视频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逾70万人次。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进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知名经济学家刘伟、顾海良、洪银兴、逄锦聚、黄群慧、刘元春联合解析。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0
-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30期)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管理”新概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将需求侧管理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之一:“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7
-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21期)现在各国都在推动疫苗注射进程。从数据而言,全球经济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免疫,疫情再严重,也不能像第一波疫情那样给全球经济砸出“大坑”。美国疫情虽然高度发展,但经济仍在持续恢复,如最具前瞻性的ISM指数已逾60,过去两年来的最高值。客观上讲,一方面由于需求刺激的原因,且各国的封城锁国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各国开始实现远程供给的灵活性,这共同使经济对疫情实现了明显免疫。这是预判经济前景的最重要前提条件。即使近期疫情又出现发展,我们也不认为疫情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大趋势,最多影响斜率。如果经济整体向上,就没有理由相信经济是通缩的,相反华尔街的人已开始考虑再通胀的可能性。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22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逻辑:美国对华发起挑战的时机选择,不是美国处境差之时,而是美国处境好之时拜登政府面临的局面:中美激烈竞争的底层基本面没有变化;疫情之下美国经济状况预计年底会触底回升,形成1-2年窗口期;国内分裂,中期选举对华政策及对华经贸议程:国内为主、由易到难;美国会优先解决更容易的盟友之间的贸易冲突、改造复活国际机构;美国会努力重塑TPP(TTIP,EPA),但困难重重;会努力破坏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如加入CPTPP;优先技术而非贸易目标中国需要善用市场规模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利用窗口期取得先机,在有的放矢对冲美国攻势中前进。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19期)中国更多是凭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培养出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等若干世界级互联网公司,但本土数字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总体还不是特别成功。当然,也有个别优异的企业,像抖音/TikTok确实成功走出去,受到全世界追捧,但它成功后又受到国外政府的排挤,特别是像美国政府这样强势的打压。从国际竞争视角看,未来国内的数字经济反垄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力度,某种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