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8名录反映出,我国海洋环保组织的分布地域性特点明显。我国海洋环保组织全部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这反映出海洋环保组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在名录2014年版中,占据地理分布数量前三位的是海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均是东南沿海省份。在名录2015年版中,海洋环保社会组织数量前三位的社会组织分别是海南省、广东省、北京市。在名录2016年版中,排名前三位的同样是海南省、广东省、北京市。在本名录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广东省、海南省、北京市。需要指出,海洋环保组织数量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并不成正比,比如,上海经济发达,但海洋环保组织数量并不占据较大比例。名录中的项目地区显示,多数海洋环保组织只在自己注册的地级市内开展活动,部分组织的项目地区为所在省,能够跨省区开展活动的环保组织很少,这跟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这也说明目前我国海洋环保组织的行动能力有限,大多数组织缺乏在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执行项目的能力或机会。成立时间分析:分析对象:140家国内海洋环保组织。不包括22家国际涉海环保非政府组织,36家其他相关组织,以及其他33家“成立时间”这一变量缺失的组织。
- 2017中国海洋环保组织名录中国海洋环保组织概览:数据分析:本名录今年共收录231家海洋环保领域的组织,包括36家国内海洋环保社会组织,68家国内涉海环保社会组织,21家国内海洋环保学生社团,16家国内涉海环保学生社团,13家国内涉海环保基金会,14家港澳台涉海环保组织,22家国际涉海环保非政府组织,5家国内支持类社会组织,36家其他相关组织。需要指出,27家组织的信息缺乏,其中13家为国内海洋环保学生社团,10家为国内涉海环保社会组织,4家为国内海洋环保社会组织。2017年发布时间:2021-11-03
-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蓝色引擎”至少三大看点值得关注:看结构:海服业成为“稳定器”;看民生:生活改善贡献日益增强;看动力: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发布时间:2020-09-09
- 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8 年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快速成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发布时间:2020-05-22
- 2016中国海洋环保组织名录随着海洋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开始关注海洋问题。然而,在整个环保组织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海洋环保组织的数量和具体所做的贡献,仍然缺乏相应地梳理。因此,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决心在海洋环保学习网络项目下,对海洋环保组织的信息做一个梳理,正本清源,探究一下海洋环保组织的“家底”,这便是名录制作的初裹。2016年发布时间:2021-11-03
- 2015中国海洋环保组织名录随着海洋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开始关注海洋问题。然而,在整个环保组织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海洋环保组织的数量和具体所做的贡献,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因此,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决心对海洋环保组织的信息做一个梳理,正本清源,探究一下海洋环保组织的“家底”。本名录便是在此初裹之下产生的。2015年发布时间:2021-11-03
- 2018中国海洋环保组织名录2018年发布时间:2021-11-03
- 201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灾害为主,海冰、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03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1次(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警级别的风暴潮过程),其中“利奇马”台风风暴潮造成沿海多省较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东海最为明显,加剧了风暴潮和滨海城市洪涝的影响程度,其中浙江沿海受影响最大;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总体加重。受海平面上升及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河北、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岸段海岸侵蚀加剧,辽宁沿海局部地区重度海水入侵范围加大。2019年发布时间:2020-09-09
- 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18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蚀等灾害为主,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77亿元,死亡(含失踪)73人,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6次(统计范围为达到蓝色及以上预警级别的风暴潮过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56亿元,占2088年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3%;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海浪灾害,占总死亡(含失踪)人数的96%。海冰灾害影响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1亿元。2018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全年海岸侵蚀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亿元。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36次,累计面积1406平方千米。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长期累积效应直接造成滩涂损失、低地淹没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导致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咸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灾害加重。同时,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加大海岸带灾害风险。2018年发布时间:2020-09-09
- 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19年发布时间:2020-06-06
- 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6.3%,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点位比例为74.6%,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等近岸海域,超标要素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2018年发布时间:2020-05-12
- 202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3年发布时间:2024-11-05
- 2016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共对417个近岸海域国控环境质量点位、192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419个污水日排放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27个海水浴场进行了水质监测,对部分重要河口海湾进行了生物及沉积物监测;“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对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的40个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保护区及重要养殖水域进行了监测。2016年发布时间:2020-05-12
- 2019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年鉴对全球能源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汇总与分析。本年度年鉴强调,针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减少碳排放的实际进展却相对缓慢,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2019年发布时间:2019-08-14
-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全国入海河流水质与上年相比,水质下降,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404个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636041万吨,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和粪大肠菌群数监测中出现超标的排口较多。2017年发布时间:2020-05-12
- 【启信灯塔-报告02期】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21.5月本报告为启信灯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1
- 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20年发布时间:2022-05-10
- 2021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发布时间:2022-02-16
-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规划思路2019年发布时间:2019-12-24
- 2006-2021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海洋是全球各大陆相连接的天然通道,是互联互通、外向开放的天然纽带,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源头。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绝大多数世界强国的崛起都与海洋事业的繁荣密切相关。如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韩非子而言:”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里包含了无数历经千年的海洋故事。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空间,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从国家”十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党的”十六大“”十八大“到”十九大“,海洋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实现从海洋大国跨向海洋强国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目标。2006-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06
- 2023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3年发布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