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2本期《养老金融评论》继续聚焦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20上海峰会嘉宾发言,重点关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论坛核心成员、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陈锦光,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鲍淡如,论坛核心成员﹑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首任总裁冯丽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晖,论坛核心成员、上海市宝山区委原书记汪泓等多位专家的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 《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9期《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9期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峰会,我谨代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海峰会的召开以及《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的顺利发布表示祝贺!在今年疫情环境下,董老师和50人论坛一直在通过专题研讨会、线上论坛、直播等各种形式持续开展养老金工作,协会也围绕养老金资产配置和长期考核推出了多篇专题研究,我最近也接受媒体采访,讲养老金和养老目标基金。对于养老金事业的热情,大家从未停止过。 最近,伴随着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火热,大家对于参与资本市场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我相信,关于“养老要投资”的认知,会越来越易于让老百姓接受。但是这种认知是在当前特定市场环境下短暂建立的,还是从根本上真的改变了,我想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在这个时点,论坛发布《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通过对12210份问卷中调查对象的不同省份城镇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进行分层筛选和分析,聚焦城镇居民的养老金融行为和偏好,对于我们了解真实的情况非常有帮助。结合这份报告,我谈几点体会: 最近在多个场合,我们都在谈如何培育健康的投资文化。我认为,当前我国的投资文化还汝有真正形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们国家的老百姓,不是“投资过度”、而是“投资不足”。大家的钱大多还在枕头底下睡觉,多年来还是存在银行的活期或定期存款里。报告数据显示,72.07%的调查对象都通过银行存款/理财进行养老财富储备。从余额宝的出现开始,大家逐渐发现通过货币基金理财的方式可以拿到和银行存款不一样的收益,慢慢认识了基金,认识了什么是净值,慢慢有了“投资”的概念。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9期】2020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9期《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9期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3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多于16岁以下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剧,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11.9%,远超7%的老龄化门槛。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认定标准,我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应对老龄化绘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应对社会老龄化的理论研究中,养老金融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受到学界的关注。有学者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主要限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对养老金融理沦最初的界定也是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上,强调养老金与金融市场的结合;也有学者提出“老龄金融”的概念,认为老龄金融指年轻人口(60岁以下人口)在自己年轻时所做的各种资产准备,在进入老年以后将资产置换为可供享用的产品或服务的金融运作机制。姚余栋、王庚宇则认为养老金融是以养老为目的的金融活动的总和。随着学界对养老金融认识的深化,养老金融研究从养老金领域拓展到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可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具体来讲,养老金金融主要服务于养老金资产管理,养老产业金融研究金融如何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金融则研究金融机构参与设计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9期】2019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2期《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2期 众所周知,在国内,关于补充养老计划,有着五花八门的称谓,比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私人养老金等。这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比方,我国将私人部门的补充养老保险称为“企业年金”;而将公共部门的补充养老保险称为“职业年金”。然而,在欧洲国家,大多将雇主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均称为“职业年金”,很显然,这与我国的称呼是不一致的。 在美国,它将雇主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统称为“私人养老金”,然而,它有时又将公共部门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称为“公共部门养老金”,或者直接简称为“公共养老金”( public pension)。这种称呼方法又与OECD的习惯称呼相矛盾。 在OECD一年一度的养老金报告中,它对养老金的分类及称呼应该更有代表性,也更能让人接受。它在讨论第一、二、三支柱养老金的时候,总是习惯将第一支柱称作“公共养老金”(public pension),而将第二、三支柱合称为“私人养老金”( private pension)。 那么,如果接受OECD的分类与称谓,我们又该如何区分第二、三支柱养老金的称呼呢?我认为,区分第二、三支柱养老金的最根本标志,应该看雇主是否参与缴费:如果雇主参与缴费的,则应划入第二支柱;雇主不参与缴费的,则应划入第三支柱。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2期】2019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21年第2期《养老金融评论》2021年第2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速,2015年 60岁上的人口占比为15%,而2020年这一比例已达 18.1%。党的十九大对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进行了宏观部署。2019年底,国家出台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规划,对养老保险从制度、基金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安排。其中,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至于有大的下降,关系到每个人今后能否享有比较充分的养老保障。 我国已逐步构建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养老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体系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老基金积累。养老基金投资涉及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多个金融行业,涵盖了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寿险、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各类资产投资管理业务。而市场化运作是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形式,呈现出的特点和意义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养老金融产品多样化,养老基金资产规模不断增长,前景看好。目前,养老性质的金融产品日益增多,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养老年金保险、个人养老保障等产品为养老财富储备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多种选择。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21年第2期】2021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8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8期 养老金制度安排不仅关系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发展,还关系社会稳定和谐。近年来欧洲养老金体系发展滞后于人口和经济变化,导致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特别是希腊,由于养老金制度不合理,不但国民养老陷入困境,还加剧了主权债务危机。 养老金资产管理则对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影响深远。从国际经验来看,2015年底美国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规模达到24万亿美元,养老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也间接推动了新兴产业涌现和产业创新升级。 此外,养老金金融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我国国民消费动力始终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导致国民将大量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与此相反,美国充裕的养老金资产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储蓄意愿,所以国民可以将大量收入用于消费。因此,养老金金融发展将拉动国民消费,有助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养老服务金融旨在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金融消费需求,除了传统的储蓄、保险等业务外,还包括反向按揭养老、遗嘱信托等新业态,能够提升服务针对性,增加老年人的福利和效用。此外,国民养老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安排其老年生活,客观上需要机构能够链接老年人的金融与实体消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随之转型,从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8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 近日,有关个税改革的消息引发热议,预示着我国税收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即将到来。同时,人社部对外宣布,被称作是我国老百姓“养命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允许在年内启动投资运营。借助个税改革的东风,让老百姓的“养命钱”增值保值,似乎显得非常迫切。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然而,业界和学界寄予厚望的养老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却一直发展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税收制度的约束,即税收优惠政策迟迟不能出台。专家认为,当前个税改革是发展中国养老保障“个人储蓄养老”建设的重要窗口期。 国际普遍的养老金体系大致分三部分: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大多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雇主建立的补充养老计划是第二支柱,采用基金积累的筹资模式;自我积累的个人储蓄型养老计划是第三支柱。 与之相同的是,二十年前左右,我国对养老体系已提出了“养老三支柱”的顶层设计,即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养老账户。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养老三支柱发展并不均衡,政府主导的、作为养老金制度主体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挤压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由于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过高以及缺乏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而个人储蓄养老账户更是没有建立。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8年第7期《养老金融评论》2018年第7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了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覆盖范围广泛、多方主体参与的规模庞大、制度复杂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架构,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总体来看,我国养老金体系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凤险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长期的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挑战是养老金体系的结构性失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支独大,补充性养老金制度进展缓慢,待遇水平充足性有限。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应在正确认识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探讨养老金制度现存的主要困境与矛盾,从抓主要矛盾入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老金体系改革包括参量改革和结构性改革,从我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来看,单纯的参量改革已经不能解决养老金体系的长期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发展二三支柱养老金制度的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核心路径。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给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巨大挑战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在具体分析时,主要以城镇企业职工为例。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8年第7期】2018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及多位论坛成员出席本次座谈会。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昊玉韶,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冯丽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分别在座谈会上进行专题发言。 座谈会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做了《构建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为健康养老奠定金融基础》的专题发言。董克用教授指出,我国现行养老金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养老金缺口巨大,养老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现行养老金体系面临制度困境,须建立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以应对老龄化风险。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结合政协委员的相关提案表示,应该将积极应对老龄化高峰期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建议设立综合性领导机构作为抓手加以推进。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同志对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此次会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体现了政协的特色与优势。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2期《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2期 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联合主办,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国际论坛”1月15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机遇与创新”。 随着《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评审结果落地,中国的养老金市场化运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以及保值增值受到市场的空前关注。我国未来养老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空间广阔,市场需要具有先进的投资管理理念﹑稳健的投资管理能力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身养老金管理领域、提供支持。 本次论坛从国际视野出发,旨在借鉴境外养老金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对国内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为未来行业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参会机构均在养老金管理方面有着深刻理解与丰富经验,包括领航投资、普信集团、凯雷投资集团、美盛集团、波士顿咨询、东方汇理资产管理,以及熟知的境内养老金研究、管理方面的专家,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基金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众多年金理事会及管理机构。 大家也知道,2016年是全国社保基金作为一个储备型基金管理人,同时承担起基础养老金管理人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全国社保一直在积极准备接手基础养老金,并且把它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投资出去,获得至少和储备型养老基金相媲美的投资收益。我们在做这些尝试的时候,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我今天带来两个和大家分享的观点。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2期】2017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9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9期 8月19日上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全国养老产业暨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医养结合、市场化养老、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旨在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促进金融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全国养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乌兰察布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艾丽华,副市长周明虎、于海宇,市委常委、集宁区委书记杨国文,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冯丽英,论坛核心成员﹑全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论坛核心成员、中国医学促进会健康保障分会会长李珍,论坛核心成员、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亮,论坛特邀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论坛副秘书长、特邀成员、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业务总监朱海扬,论坛特邀成员、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拟任)段家喜,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丹,兴业银行养老金融中心总经理刘建宇,海都公众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晞等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此外,还有来自政府部门领导、学术专家和行业精英等200余人出席本次峰会。研讨会由乌兰察布市副市长于海宇主持。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9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0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0期 会议中,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建信养老金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静波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CAFF50论坛针对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定位的研究在当今老龄化曰趋严峻的时代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和前瞻性。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为养老事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从战略高度为促进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解法。吉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胜在致辞中结合吉林市地理和产业特质,强调了养老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前景,提出了吉林市发展养老产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同时表达了吉林市政府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视。 会议中,与会嘉宾针对老龄化问题、解决机制和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可行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热烈讨论。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姚余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中国医促会健康保障分会会长李珍等嘉宾,从制度设计层面、政策学术层面出发,针对长期护理和相互保险问题展开了讨论,探讨了适合中国老龄化现状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突破口,分析了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和应对举措,呼吁建立和完善养老第三支柱。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0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3期《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3期 2017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村金融创新,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源向广大农村地区聚集。为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指引,作为养老金融领域专业智库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于2017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聚焦农衬养老问题,探讨金融支持路径”的闭门研讨会,凝聚专家学者智慧,探讨金融支持农村养老问题的新途径。本次会议由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冯丽英总裁致欢迎辞。做主题发言的嘉宾有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顾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王忠民副理事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胡晓义会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俊武副主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葛延风部长,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局四处陈群处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米红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董登新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社会调研课题组负责人唐杰副教授。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3期】2017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2期《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2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实力持续增强,管理服务逐步规范,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就巨大,举世公认。我国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不断发展,相继推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14 年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两个制度平台。通过转移接续和衔接政策,架起了桥梁。至今,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全面建立,覆盖面不断扩大,惠及8.7亿人口,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也同时提出了养老保险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养老保险的公平性更强,二是如何使养老保险更具有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比较大,老百姓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对此我们进行拔乡统筹,来缩小这种差距。2016年,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国家慎重作出决策,按6.5%左右调整退休人员待遇。这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第一次同步调整待遇,迈出了统筹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第一步,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增强公平性的直接体现。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2期】2017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本文通过探究城镇居民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参与情况、养老金融基础知识与风险认知、养老金融行为与偏好等,试图描绘出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现状。该项目主要从需求元的角度,找出当前养老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探寻提高居民养老保障广度和深度的可行为法,为今后我国养老金融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和科学建议。这对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提高现在和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国民老年生活的幸福度,以及推选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0年发布时间:2020-10-19
- 《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0期《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0期 目前,从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发展情况来看,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比较快,我们现在已经构建了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纳入到制度体系内。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现在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年金制度。第三支柱的建设发展就更加滞后,现在主要还是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自发的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总体上看,目前第一支柱养老金制度一支独大。到去年全国参加各项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经达到8.88亿人。在基金收入方面,去年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3.8万亿,总支出达到了3.4万亿,基金累计结余达到3.4万亿。养老金待遇职工去年达到2362元,居民达到了117元。作为第二支柱来讲现在还是一个短板,目前只有7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与我们整个全国总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覆盖的人数也就2300多万人,进展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7%,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是没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去年企业年金基金的累积结余只有一亿一千万,而职业年金是在前年机关事业羊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才开始建立,事实上它推行也比较缓慢。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0期】2017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5年12月版《养老金融评论》2015年12月版 2015年12月9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立大会在北京艾维克酒店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华夏经济学研究发展基金会、天弘基金、瑞晖资本、《当代金融家》、《华夏时报》、长江养老、建信养老、中航国际交流中心联合协办。论坛由国内外学界、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成员,立足于打造养老金融领域具有高学术品味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在论坛的成立仪式上,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并颁发聘书,同时大会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发起机构颁发证书。董克用秘书长提名秘书处成员并为他们颁发聘书。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理事长、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问题,养老金体系改革在路径选择上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各方认识并不统一,不仅社会大众需要进一步的科普教育,专家学者之间,以及政府、学界、业界和社会大众之间也需要更加通畅的交流平台,这就是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起的主要动因之一。同时,洪崎还指出,在我国面临迅速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来预防老年期的各种风险,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发养老金融业将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战略。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5年12月版】2015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5期《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5期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养老产业(尤其是养老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4 月26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邀清了政府部门、学界、业界嘉宾共议养老产业发展大计,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在线专家研讨会。 绿康医养集团董事长卓永岳先三,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先生,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首任总裁冯丽英女士,慧佳投资主要创始人、董事长韩铭珊先生等四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了精彩演讲。此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特邀成员和研究员共70余人在线与会。 会议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主持。董克用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的背景及四位主讲嘉宾进行了介绍,并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全体嘉宾表示欢迎。 在主题演讲环节,绿康医养集团董事长卓永岳先生以“新冠疫情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营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主要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运营层面分享了疫情对养老机构运营产生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5期】2020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 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成立1周年之际,论坛于12月10日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召开2016年年会。本次年会由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主题是“引领中国养老金融新纪元、新蓝海、新征程”,旨在深化社会对养老金融的认识,不断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完善,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满足国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学术顾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等领导莅临本次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核心成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论坛核心成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巡视员熊军,论坛核心成员、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论坛核心成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曹德云,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冯丽英,论坛核心成员、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罡,论坛核心成员、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论坛核心成员、瑞晖丽泽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晖,论坛核心成员、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彦杰,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维萍等嘉宾应邀参会。此外,还有来自监管层的领导、学术专家和行业精英等200余人出席本次年会。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2017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8期《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8期 7月15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7上海峰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顺利拉开帷幕,来自政府、学界、商界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改革发展中的养老金管理与受托责任”为主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讨。本次峰会由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俞北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副局长汤晓莉,上海市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上海市宝山区委常委、副区长袁罡,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富仕,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敬惠,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苏罡,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叶国标等相关知名专家和业界翘楚出席了会议。 会议开始,由董克用秘书长、徐敬惠董事长、李文董事长、俞北华秘书长致欢迎辞。董克用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长期致力于从金融领域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他希望本次峰会能够融合各界智慧、凝聚多方共识,更好地推进我国养老金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徐敬惠董事长指出,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养老制度的改革不断加快,养老金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长江养老作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专业养老机构,将凭借在中国太保集团的管理优势,依托集团协同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到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去。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7年第8期】2017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1期《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1期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其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规划》近期至 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根据《规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总目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财富储备日益充沛,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规划》从老龄社会的新思维看待老龄社会,在不断提高健康长寿水平的同时,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风险,落实相关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战略目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我们的未来不仅可以活得健康长寿,而且在保证物质生活水平无虞的基础上,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20年第1期】2020年发布时间: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