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数据"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52020年甘肃省重点招商项目册
前言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国家把甘肃定位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面向中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人实施,甘肃已由内陆腹地成为开放的前沿、投资的热土。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禀赋独特。甘肃是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储备和资源丰度位居全国第5,其中镍矿、钴矿以及铂族金属等11种矿产储量名列全国第一。甘肃油气资源丰富,境内的长庆油田目前的油气当量已经超过5300万吨。甘肃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当归、党参、黄芪分别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90%、60%、50%。甘肃还是全国最大的种子产区和第3大马铃薯产区,独特的光热资源使得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明显。
二是文化积淀厚重,厚积薄发。甘肃既是中西文化交汇的要道,又是各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资源丰度位居全国前列,堪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
【更多详情,请下载:2020年甘肃省重点招商项目册】
- 2020年甘肃省重点招商项目册本文涵盖文化旅游、循环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中医中药、通道物流和口岸建设、化工冶金及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等行业共242个项目,投资总额3753.2亿元,都是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市场前景比较好的产业招商项目。我们真诚希望各界企业家们能够藉此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甘肃,来甘投资兴业。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2020年发布时间:2020-07-08
- 中国数据经济发展关键问题探索自从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ADEC)2015年6月成立以来,ADEC携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网络法研究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等多家学界和研究所,邀请了数据经济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就中国数据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已经举办了三次沙龙聚焦“数据交易,交换及服务模式和探索与挑战”、“政府数据开放的挑战、款或及探索”以及“跨境数据流动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中国数据经济发展关键问题探索》本报告汇编以上三次研讨会的精彩观点。2015年发布时间:2021-09-22
- 经济数据点评报告:贸易扰动因素显露,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本报告通过贸易扰动因素、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和抢出口效应、内需疲弱、CPI、汽车消费、实体融资,总结了贸易扰动因 素显露,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原因2019年发布时间:2020-02-29
- 2016甘肃省及下辖州市经济财政实力及债务分析近年来甘肃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基础仍然相对薄弱。近年来甘肃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但整体收入规模不大,且增速出现下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小,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较为有限;上级补助收入规模较大且逐年增加,对甘肃省财政收入支撑作用显著。甘肃省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集中于市县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规模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甘肃省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较小,以置换债为主,有利于缓解市县级债务偿付压力,减轻举债主体财务费用负担。从甘肃省下辖各州市的经济财政情况看,甘肃省各州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领先于其他州市,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甘肃省各州市经济增速整体有所放缓。2015年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普遍呈下滑态势,且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低,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收入平衡资金缺口。受土地市场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2015年甘肃省下辖部分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武威市、白银市、平凉市、临夏州地方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依赖度相对较大,未来需关注其财力稳定性。债务方面,甘肃省城投债存续余额在全国排名靠后,但由于其财力偏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债存续余额的覆盖程度相对较低,其中省本级城投债债务压力相对较大,下辖各市州城投债偿付压力总体可控。2015-2016年发布时间:2021-04-08
- 2021年7月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6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提供了观察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动力变化的重要窗口,6月份的主要数据普遍好于5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持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从实体经济来看,2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5.5%;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12.7%,两年平均增长率5.3%。经济增速总体上与历史趋势相比有一点差距,但已经相当不错。上半年物价水平同比增长0.5%,6月份同比增长1.1%,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与5月份持平;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来看,从消费来看,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速为4.4%;6月份同比增长12.1%,环比0.70%。从投资来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6月份环比增长0.35%。从进出口来看,以人民币计价,6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长22.0%、20.2%和24.2%,环比增长率分别为5.0%、5.6%和4.2%;1-6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分别为27.1%、28.1%和25.9%。以美元计价,6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分别为34.2%、32.2%和36.7%,环比增长率分别为6.0%、6.7%和5.3%;1-6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分别为37.4%、38.6%和36.0%。上半年贸易顺差16335.9亿元人民币,或2515.2亿美元。2021年发布时间:2021-08-12
- 11月经济数据点评:内外需改善,政策刺激效果渐现今年的经济走势呈现较强的季节性规律,即季末反弹较为严重,而季初季中较为平稳,市场对经济数据的解读容易出现误判,导致对政策的预期有所偏离。11月公布的金融数据远超预期。整体信贷数据超预期,主要由企业中长期贷款贡献。央行曾在11月19日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要求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11月的信贷数据体现了政策的效果。CPI持续走高,源于食品和非食品增速的两极分化,CPI的上升主要是由猪肉等食品价格推动,从猪肉供给端数据来看,明年1季度CPI仍压力较大,而PPI有可能在鼓励基建投资的政策带动下逐渐转正。从数据上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积极配合已经有效果产出,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政策效果处于初期阶段时,整体政策取向仍是灵活活调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政策定调的表述更为放松,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货币政策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并且表示“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说明杠杆率在明年并不作为重点调控目标,可以期待在杠杆方面有所作为。2019年发布时间:2020-02-20
- 云计算开启信息经济2.0这份报告从云计算的本质、社会经济价值、产业、应用、政策、趋势及挑战全景式描绘了云计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云计算产业的走向和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2015年发布时间:2021-09-22
-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第58期)2022年发布时间:2022-10-26
- 2020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0年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宏观经济从新冠疫情暴发和防控导致的前所未有的回落中成功实现V型反转。然而当前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显示复苏仍在路上,经济尚未驶入正常轨道:服务业生产尚在恢复之中;投资复苏的内在动力不足,对房地产投资依赖度高;消费复苏缓慢;各类物价指数持续低迷,通货紧缩风险犹存;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并不高。这表明目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在近期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保持政策定力,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不宜大幅度转向。从长期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导致资源误配置的各种市场扭曲。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清除市场扭曲,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改善是中国经济实现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甘肃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2)2022年发布时间:2023-08-17
- 2020年10月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从国内动力来看,当前的疫后经济复苏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同时投资带动卡车等销售,稳定了汽车需求。但是,消费延续了2019年以来相对疲弱的态势。消费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投资的乘数效应未能发挥。疫情一季度对于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直接影响,二季度复工复产之后,保市场主体政策维护了各类企业的现金流,修复资产负债表,推动了供给侧的恢复。此后,经济运行主线回归2019年的运行趋势,即制造业投资和消费不足。在这个逻辑的作用下,乘数效应不足,当前经济复苏路径对就业的支撑力度较弱,失业率依然维持在相对高位。这就影响了居民收入,致使消费更加不足,经济更加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支撑。这种支撑没有乘数放大难以波及各下游终端产业,导致价格出现下滑,进一步拖累制造业投资。当前复苏路径在市场内部没有形成自动的循环模式,经济循环还不顺畅,存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目前的经济复苏路径对潜在产出存在影响,值得特别关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要打破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潜在增长的二分法。诚然,不是每次经济波动都会影响潜在产出。但是,我国由于结构性问题、此次疫情对不同行业冲击显著差异和保市场主体产生的供需错配,当前疫情复苏路径会影响未来的潜在增长。在目前的路径下,行业内头部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两级分化明显,地区经济差距加大,数字要素未能与传统要素相结合,存在寻租倾向等。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19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从国内动力来看,当前的疫后经济复苏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同时投资带动卡车等销售,稳定了汽车需求。但是,消费延续了2019年以来相对疲弱的态势。消费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投资的乘数效应未能发挥。疫情一季度对于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直接影响,二季度复工复产之后,保市场主体政策维护了各类企业的现金流,修复资产负债表,推动了供给侧的恢复。此后,经济运行主线回归2019年的运行趋势,即制造业投资和消费不足。在这个逻辑的作用下,乘数效应不足,当前经济复苏路径对就业的支撑力度较弱,失业率依然维持在相对高位。这就影响了居民收入,致使消费更加不足,经济更加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支撑。这种支撑没有乘数放大难以波及各下游终端产业,导致价格出现下滑,进一步拖累制造业投资。当前复苏路径在市场内部没有形成自动的循环模式,经济循环还不顺畅,存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目前的经济复苏路径对潜在产出存在影响,值得特别关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要打破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潜在增长的二分法。诚然,不是每次经济波动都会影响潜在产出。但是,我国由于结构性问题、此次疫情对不同行业冲击显著差异和保市场主体产生的供需错配,当前疫情复苏路径会影响未来的潜在增长。在目前的路径下,行业内头部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两级分化明显,地区经济差距加大,数字要素未能与传统要素相结合,存在寻租倾向等。2019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21年5月经济数据预测:经济持续修复,货币政策稳字当头2021年5月,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尽管PMI指数在5月有所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预示着生产维持平稳恢复态势,与此相对的是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国内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此外,伴随着局地时有疫情小范围的暴发,经济恢复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加以重视,其中中小企业增长动力不足、国内需求增长放缓等情况仍然是制约经济全面、整体恢复的重要因素。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23
- 2021年5月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1年4月,随着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生产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宏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速,九成以上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2021年1至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9%,比2019年同期增长8.0%。另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延续恢复态势,线上消费等新兴消费势头良好。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以及房企本年到位资金增速等指标来看,房地产行业持续恢复,基本保持健康增长态势。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29
- 2021年3月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虽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进行了快速、有效地疫情防控,新冠疫苗的研制和大范围接种使得疫情受控前景逐步明朗。与此同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加以国家一系列刺激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实现Ⅳ字型反弹。2021年2月,M2同比增长达到10.1%,为经济复苏提供强劲支撑,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同比增长35.0%;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1%;进出口总额达到8344.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 然而,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也在局部市场上出现了泡沫激化和投机炒作,反映出“政策尴尬”。2021年2月,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工业生产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仍然“高烧不退”,一线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1%;而实体经济复苏却相对有限,PPI与CPI剪刀差缩小,下游企业利润下降;制造业PMI达到48.1%,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荣枯线以下。经济“脱实向虚”压力增大,不利于中国未来实现高质量增长。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要素市场的改革迟滞,啃下改革的“硬骨头”、强化深层次改革才是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21年1月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尽管中国经济持续修复,但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内外多重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疫情对逆全球化的影响短期内仍然不会消除,大国博弈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仍需担忧,“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存在。与此同时,国内经济修复仍然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首先,国内经济复苏并不平衡,存在结构分化,这将影响中国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质量。其次,疫情冲击下的稳增长政策导致非金融部门债务增长加快,宏观杠杆率上扬,债务“灰犀牛”对宏观政策的制约持续存在,需要警惕债务风险超预期释放引发系统性风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信用风险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一些体制性、周期性、行为性信用事件强烈冲击资本市场。2021年随着政策调整以及债务到期压力加大,信用风险释放或将有所加速,尤其需要警惕国企信用风险频发导致信用体系重构加剧市场波动。再次,2020年以来,政府部门逐渐成为加杠杆的主体,显性债务继续增加,且在2020年宽信用环境下融资平台融资保持较快增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也有所加大。2021年随着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将在部分高风险区域有所暴露,在适当推动债务市场化处置的同时,仍需防范其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此外,随着宏观政策逐步转向常态化,货币政策大概率保持稳健基调,积极财政政策力度边际减弱,可能会导致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债务风险的加速释放。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18年甘肃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8年前三季度,甘肃省经济维持低速增长 ,工业生产略有回暖,但固定资产投资仍有所下滑,当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3.7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6.1%;甘肃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8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有所回升,税收比率为71.32%;甘肃省政府债务规模相对较小,2017年末甘肃省政府债务余额为2068.60亿元,较2016年末增加290.16亿元,债务余额居全国各省降序第27位;但由于其自身财力偏弱,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处于偏高水平,2017年末该比率为254%;但考虑到甘肃省可获得较大力度的中央财政支持,全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18年发布时间:2021-01-19
- 2022年4月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2年发布时间:2022-05-25
- 2022年1月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2年发布时间:2022-05-10
- 2020年甘肃省及各市州经济财政情况全梳理甘肃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暴洪泥石流灾害叠加影响下GDP增速有所回落,财政运行态势较平稳;20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穗中有进局面,财政收入进展良好。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结合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已披露数据,对甘肃省及其下辖14个市州的经济财政情况进行系统梳理。2020年发布时间: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