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检测"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19疫苗上市后,检测依然不可或缺。当下感染率远远不到群体免疫的水平,按照50%-83%的免疫阈值,全球需要有38亿及以上的人口感染才能实现,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难以实现,因此借助疫苗实现“群体免疫”将是比较有效的防疫方法,为确保接种疫苗安全性与有效性,也需及时检测抗体滴度水平。但疫苗难以直接根除新冠病毒,且发达国家常规疫苗的高覆盖率接近80%,全球接种需疫苗生产、医疗体系通力配合才有望逐步推进,因此防疫政策或将长期不变,检测、隔离与疫苗将长久共存。
抗原检测效率更高,可作为初筛手段弥补核酸检测不足的大流行阶段。比较核酸、抗原、抗体三种新冠病毒检测手段来看,抗原检测可以直接针病毒中的特有蛋白质(即抗原)进行检测,既能够实现潜伏期内的早筛,又能够规避抗体试剂的窗口期,操作方便,对实验室要求低,出结果快,适合基层医院首诊,以及大规模筛查,未来抗原检测将有望发挥更重要的防疫作用。
海外市场新冠病毒检测筛查需求长存。①全球检测人群覆盖依旧不足,部分国家累计检测阳性率依然较高。截至8月1日,估计海外疫情全面有效控制的累计所需检测试剂盒数量约7.28亿人份,而实际累计检测人数约为2.69亿人次,检测能力供给缺口依然巨大。②累计检测量缺口高达4.59亿人份,乐观估计抗原检测试剂盒市场收入规模可达100亿。假设抗原检测试剂盒均价为30-150元,假抗原检测渗透率分布为10%-50%,检测量分布为4594万人份至2.30亿人份,乐观估计累计抗原检测试剂盒市场销售额约50-2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更多详情,请下载:医药:疫苗来了,新冠病毒检测怎么办】
- 医药:疫苗来了,新冠病毒检测怎么办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律类似季节性爆发的大流感,会随着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呈现周期性循环爆发。在疫苗成功研发之前,新冠病毒的流行可能会长期持续,且新冠肺炎与季节性流感传播期重合,目前全民筛查与严格实施隔离政策可实现有效疫情防控,除非重症监护能力大幅提高,或者特效药、疫苗成功上市后,才可考虑放松防疫措施。2020年发布时间:2020-12-10
- 2023年度App侵害用户权益检测报告2023年发布时间:2024-07-08
- 2023上半年APP侵害用户权益检测报告2023年发布时间:2024-03-04
- 医药行业报告:第三方检验是新冠病毒检测的主力军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ICL)是新冠病毒检测主力军。①第三方检验在疫情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部署扩大重点地区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范围,且无症状感染患者的筛查隔离是阻断疫情的重要途径。可进行核酸诊断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资源相对稀缺。国家卫健委要求三级综合医院都要具备独立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且国务院首次提出独立委托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担新冠病毒检测任务。参照武汉、黑龙江地区的检测情况来看,估计ICL检测量与公立医疗机构检测量的比例约为3:1至4:1,第三方检验贡献重大。其中,迪安诊断、金域检验、艾迪康、达安基因等龙头企业积极扩大检测通量以满足防疫需求;华大基因则陆续在国内外多个主要城市、地区布局“火眼”实验室并承接样本检测工作,目前,国内已建成10个以上“火眼”实验室,国际累计已启动73个“火眼”实验室。②新冠病毒作为医院常规检测项目,全国检测量估计为2763万人份/月,估计ICL检测服务市场规模可达38.68亿元/月。假设全国月度住院病人数量为2100万人次,月度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为663万人次,估计全国月度新冠病毒检测量达2763万人份,月度采购市场规模约6.91亿元,月度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为49.73亿元,其中ICL检测服务的月度市场规模可达38.68亿元。虽然湖北地区通过集采降价大幅压缩检测试剂盒采购成本,导致新冠病毒检测产业链利益分配重构,但下游检验服务依然保有较高利润空间。全球检测能力需持续提升,检测试剂盒需求依然旺盛。①海外检测能力供给缺口巨大。截至4月29日,估计海外疫情全面有效控制的累计所需检测试剂盒数量约1.25亿人份,而实际累计检测人数约为3061万人次。全球42个国家单日历史峰值检测量约为130万人份,全球检测能力需要持续提升。以目前实际检测能力来看,累计检测量实现1.3亿人份约需100天。②发达国家第三方检验发挥重要作用。美国CDC将更多的检测任务交给公共与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截至4月初,美国ICL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量为130万人份,CDC检测量(CDC+公共卫生实验室)不到30万人份,合计达到160万人份。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1000亿美元检测成本投入,大幅提升美国检测能力至3000万人次/周,预计将大幅度拉动检测试剂盒的供给与第三方检验的发展。③中、低收入国家医疗资源对外依赖程度高,POCT类产品更适于广泛应用。根据不同收入国家的外部医疗资源占医疗支出总额比重来看,低收入国家、重债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严重依赖医疗资源进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部分国家可调度的应急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其中,全球低收入国家覆盖人口达到约7.0亿人,面对新冠疫情的传播,低收入国家急需海外进口以满足疫情需求,尤其是使用便利的是 POCT 产品更适于大规模推广。印度全国城市人口中有17%生活在贫民窟,当前的核酸检测能力、隔离病房数量不足以应对疫情的聚集性爆发。因此,印度当局积极推广快速检测病毒抗体的方法(POCT),已于4月24日宣布增加进口300万份病毒检测试剂盒,其中150万份分别从万孚生物、丽珠集团进口。2020年发布时间:2020-12-10
- 检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一:军工检测:装备未动,检测先行报告对投资研究分析领域此前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分析的细分行业对象——军工检测行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通过调研梳理,我们对军工装备研制各个阶段所需开展的各类试验检测项目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介绍了市场第三方军工检测机构开展较多的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测试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在整个试验测试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分析阐述了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较多的选择上述几项试验、检测项目作为主营业务的原因。我们粗略估算了军工行业用于试验检测费用的整体规模,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推动第三方军工检测的市场规模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2020年发布时间:2020-09-16
- 医药行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利信息研报本报告以国家卫生和健康委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主线,对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和病毒检测三个关键分支的专利信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对上市药新适应症、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在研药以及体外试验证明有效的在研药进行研判,同时对疫苗研发以及能快速灵敏检测病毒的方法及仪器进行分析,从化学药、生物药、疫苗、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给出研究方向建议,力求为科研人员赋能,以期加速研发进程。2003-2020年发布时间:2020-05-07
- 汽车检测行业深度:从国五到国六,汽车检测有望迎东风近年汽车检测市场稳步发展,未来天花板极高,从国五到国六,检测费用显著提升,根据测算预测至2022年理论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左右,政策推动汽车检测行业不断向前,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将带来分化,我们判断行业进入重组洗牌阶段,分散的市场显现集约化趋势,具备研发能力的优质龙头企业将迎来市场机遇,推荐机动车检测全流程覆盖,并购进入检测运营服务的安车检测(华西机械&汽车团队联合覆盖),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中航电测、南华仪器等。2020年发布时间:2020-11-05
- 基因检测行业研究报告基因检测是针对生物的血液、体液、细胞或DNA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并分析该个体含有的基因是否含有潜在高风险疾病可能性及表达功能是否正常,最终明确被检测生物未来患病风险的技术。2018年发布时间:2019-04-12
- 病毒医院感染控制冠状病毒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病原体。流行期间,冠状病毒是多达1/3的成人社区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 的病因,还可能与儿童和成人的重度呼吸道感染有关2020年发布时间:2020-03-13
- 检测服务行业深度:政府+市场双重推动,助力检测服务机构迅速壮大近年来,我国检测服务行业发展迅速,结构持续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本文从行业驱动力、行业规模、竞争格局等方面,深度分析我国检测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2020年发布时间:2020-09-16
- 2018基因检测行业研究报告进入21世纪以来,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商业化产品、服务的落地,为 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基因检测行业自2015年前后迎来发展高峰,第一批最早进入该领域的公司大多已经上市,或接近上市规模,如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安诺优达等。 随着三代测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预计基因检测行业不久后将再次迎来洗牌,出现新的发展机会。而目前虽然基因检测行业虽然新进入者渐少,但融资热度仍在持续。初创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了以下本报告将聚焦的问题: (1)基因检测行业现已发展到什么阶段?后来者是否还有成长为独 角兽的机会? (2)继无创产前筛查之后,下一个会被基因检测颠覆的医疗服务领 域是什么?其中哪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3)随着三代测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距离基因检测真正实 现商业化落地,还有多久?其间要迈过哪些坎? (4)除继续扩大基因检测样本量外,向产业链上游设备、试剂端延 伸,是否会成为未来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5)未来随着基因检测市场渗透率逐渐扩大,会带来哪些新的技术 进步和投资机会?2018年发布时间:2020-08-19
- 检测行业第三方检测专题1:整合大时代,三点趋势判断考虑到消费升级及政策推动,我们认为我国检测行业整合在即,并对行业未来趋势做出三点判断:判断一: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并购将成为主要手段;判断二:跨领域经营加速;判断三:龙头向认证等高附加值业务延伸。2020年发布时间:2021-02-22
- 基因检测行业cfDNA检测技术知识产权白皮书cfDNA检测技术是近些年发展火热的液体活检技术的一一个分支,是指对血液等非固态生物组织中cfDNA进行取样和分析的体外诊断技术。基于cfDNA检测的“液态活检”在无创产前诊断和肿瘤检测临床应用广泛,在过去的5-10年间受到极大的关注,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众多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将cfDNA检测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肿瘤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下文首先从cfDNA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和cfDNA检测技术两个角度,对cfDNA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cfDNA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主要从cfDNA相关产业链现状、中国的产业政策、国内相关产业的热点赛道以及中国产业投融资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目前中国cfDNA相关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介绍。cfDNA检测技术情况,主要从cfDNA的发现过程,cfDNA的检测指标、cfDNA的检测技术以及cfDNA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0
- 机动车检测行业深度报告之四:跑马圈地进行时,机动车检测行业加速整合跑马圈地,行业发展处于高度分散向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初期阶段。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机动车检测市场规模扩大。受国家政策影响,机动车检测行业发展逐步规范,非正规渠道需求逐渐正规化,行业乱象犹在但规范化发展是行业发展必然,行业市场空间逐步扩大。2020年发布时间:2021-02-22
- 国防军工行业:检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一,装备未动,检测先行目前市场第三方军工试验检测行业格局相对固定,主要从业机构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军工集团下属单位等。大型国企性质的试验检测机构具备设置较多分支实验室的优势,可覆盖的业务范围更为全面;民营企业在营销方面更加灵活,更容易根据市场情况较为快速的实现策略调整;军工集团下属单位可利用自身机构属性方面的优势,更多的承接本集团内、其他军工集团的试验检测项目以及科研课题类项目。2020年发布时间:2021-03-04
- 机械设备行业第三方检测:检测赛道长坡厚雪,多下游共筑行业高需求检测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具有上下游分散的特点。检测企业议价能力强,品牌信誉是核心壁垒。检测行业是高技术服务业,上游行业有检测设备、仪器仪表、耗材、智能管理系统,下游按场景分为消费品检测、工业品检测、商品贸易检测以及生命科学&食品检测。检测行业毛利率高,议价能力强。同时品牌信誉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检测企业都是有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漫长的时间中积累了信誉。梳理海外检测市场发展,我们发现:1)检测企业成长性大于周期性,抗风险能力强,ROE保持在30%左右。2)并购是检测行业实现快速扩张的最佳策略。3)检测行业低集中度的现象是全球市场以及下游市场分散造成的,检测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国内市场可以达到20%左右的高市占率。4)检测行业现金流创造能力强。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7
- 检测行业国际比较报告Ⅲ:百年商业服务,挖掘检测遗珠2019年发布时间:2020-04-18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本报告以增进大众及有关专业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和理解、 指导个人预防、降低传播风险为目的,以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片解读了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的 专业问题与疑惑,既着眼于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又注重解答预防工作中具体细节,是现阶段急 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的普及读本。2020年发布时间:2020-03-13
- 2018年勒索病毒疫情分析报告全年受到攻击的计算机数量超过430.0万台(排除WannaCry及海外数据)。2月的攻击量最低,11月和12月则有较为明显的升高,总体上全年攻击量波动较为平稳;活跃的勒索病毒家族以GandCrab、GlobeImposter、Crysis为主。仅针对这三个家族的反勒索申诉案例就占到了所有案例的80.2%;被勒索病毒感染的系统中Windows 7系统占比最高,占到总量的51.1%.而在个人系统与服务器系统的对比中,虽然个人系统被感染数量占绝对多数,但服务器系统的感染量也已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受到勒索病毒攻击最大的行业前三分别为:教育、餐饮&零售、制造业,占比分别为15.4%、14.4%、12.6%;预计在2019年,勒索病毒的攻击目标将进一步扩大化,各种版本的操作系统,服务和应用都将成为勒索病毒攻击的目标。未来包括工控设备、各类嵌入式设备、IOT设备在内的各种智能设备面临勒索病毒攻击的风险也都将大大增加。同时,勒索病毒的攻击目标也将更具多样化,针对特定个人、企业、行业的勒索病毒将更加广泛。2018年发布时间:2021-04-07
- 2020金融标准检测认证白皮书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执行的最后一年。目前,“国家标准保底线、行业标准设门槛、团标企标促发展”的格局基本成型。金融标准实现了从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市场”双向供给转变,形成监管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制标、贯标的良性互动。金融标准认证依据供给日渐丰富,产业需求日益旺盛,行业协会、联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机构、研究机构等纷纷参与行业建设,金融服务和产品认证不断推陈出新,产生了大量通过检测认证实现标准推广应用的鲜活实践。2020年发布时间: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