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9评估目的:以构建理想活力之城,促进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补短板扩内需为导向,以剖析城市活力要素、刻画城市活力图谱为手段,以提出一系列新技术支撑下的城市规划建设解决方案为落脚点,开展2020年度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评估对象:聚焦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重点选取了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其他省会城市以及部分活力特色城市(21个),共计40个城市作为评估对象(评估城市列表见附录Ⅰ)。评估框架:以人的分布与流动为表征,聚焦产业、交通、文化等城市活力关键要素,形成围绕“人”的活力评估框架。与2019年相比,指标的选取上新增了“第三空间密度”、“TOD综合指数”等活力指标,减少了部分非年度敏感指标,形成2020年的城市活力评估框架(评估框架如图所示,评估指标表见附录Ⅱ)。评估方法:延续2019年多维聚类分析的方法,强调分级分类的差异化评估;同时增加对于指标间关联关系的探究,尝试解析城市活力图谱;在城市整体分析基础上,扩展了针对老城区、TOD、商业空间的三个专项评估,为构建理想活力之城,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建议及技术解决方案。城市整体评估结果,是综合考虑各类活力测度指标在40个评估城市中的相对位置以及每个城市内部优劣势指标的构成关系而得到的聚类结果,以反映40个评估城市的差异化模式为主。
- 2020中国城市繁荣活力报告评估目的:以构建理想活力之城,促进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补短板扩内需为导向,以剖析城市活力要素、刻画城市活力图谱为手段,以提出一系列新技术支撑下的城市规划建设解决方案为落脚点,开展2020年度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评估对象:聚焦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重点选取了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其他省会城市以及部分活力特色城市(21个),共计40个城市作为评估对象(评估城市列表见附录Ⅰ)。评估框架:以人的分布与流动为表征,聚焦产业、交通、文化等城市活力关键要素,形成围绕“人”的活力评估框架。与2019年相比,指标的选取上新增了“第三空间密度”、“TOD综合指数”等活力指标,减少了部分非年度敏感指标,形成2020年的城市活力评估框架(评估框架如图所示,评估指标表见附录Ⅱ)。评估方法:延续2019年多维聚类分析的方法,强调分级分类的差异化评估;同时增加对于指标间关联关系的探究,尝试解析城市活力图谱;在城市整体分析基础上,扩展了针对老城区、TOD、商业空间的三个专项评估,为构建理想活力之城,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建议及技术解决方案。城市整体评估结果,是综合考虑各类活力测度指标在40个评估城市中的相对位置以及每个城市内部优劣势指标的构成关系而得到的聚类结果,以反映40个评估城市的差异化模式为主。2020年发布时间:2021-08-30
- 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3年发布时间:2024-06-26
- 2017中国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数报告本文主要围绕硬科技八大领域(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从中国城市硬科技发展的资源基础、科技产业化潜力、科技产出及应用水平、市场及投资热度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体系设计,对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其他重要经济城市在内的24个考察城市的硬科技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2017年发布时间:2021-05-08
- 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历经300余年,从浅层利用到大规模开发,从解决城市问题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空间资源的集约复合利用已经被视作支撑城市现代化持续发展的标准范式。2016—2019年以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停车主导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每年以1.5万多亿人民币规模的速度增长,据保守估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地下空间开发直接投资总规模约8万亿人民币,为推动中国经济有效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中国已然成为领军世界的地下空间大国。2020年发布时间:2021-01-19
- 2023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23年发布时间:2024-06-28
- 202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22年发布时间:2023-10-19
- 2020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公共版)报告汇集了2019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基础数据与核心指标,所涉内容不以时空界限为基准,全景式展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从顶层设计到行业与产业发展等各领域最新成就,通过关键数据与要素评价,揭示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在不同维度和层面的内在关联轨迹,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资源复合利用提供地下空间方面的专业意见。2020年发布时间:2021-03-16
- 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222022年发布时间:2023-02-01
- 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时间:2024-09-30
- 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20192019年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0%,按照全球城镇化发展规律来看,已经进入到城镇化的下半场,过去的城镇化与中国独特的工业化进程紧密关联偏向,通过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实现经济量的扩张,而城镇化下半场需要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2019年发布时间:2019-12-31
- 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年发布时间:2022-01-05
-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政策实践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主体。2013年,城市数量达到658个,常住人口达到7.3亿,约占全国人口的53.7%,第二、三产业在地区国民经济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城市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的85%(王伟光等,2013)。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未来15年,预计将有3.5亿人移居城市,经济体量也有望成倍增长。2014年发布时间:2021-11-03
- 2020中国城市SDG进展评估报告2021年发布时间:2022-07-20
- 2020年中国城市5G发展指数报告36氪研究院根据指数评价法得出我国5G发展指数TOP30城市排名,其中综合排名位列前5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85.66)、深圳(82.55)、上海(77.84)、广州(74.97) 和南京(72.69) 。总体来看,我国46个5G商用试点城市发展实力存在一定差距。2020年发布时间:2020-07-21
- 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2022年发布时间:2023-03-27
- 2020中国城轨TOD指数成果报告TOD理念是利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带动效应,主动引导土地利用开发,促进区域空间合理有序发展,形成布局紧凑、功能复合多样的人性化区域空间形态,其“T”包含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到BRT乃至常规公交的各类公共交通模式。城市轨道交通TOD是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针对多个主要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围地区(社区)的开发建设,形成城市广域范围的居住、商业、商务、休憩等多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等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配置,是一种点(轨交站点)面(周围社区)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在研究方法方面,针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特点,本研究按照站点-线路-城市层面的实际应用需求构建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基于站点构建TOD指数,结合理论和政策研究,创新采用大数据手段,综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2020年发布时间:2021-07-06
- 2017年中国城市大数据市场专题分析城市大数据是城市信息化过程中的产物,是城市智慧化的主引擎之一。城市大数据有两个基本的要素,第一个是城市数据,即数据来源于城市运转与管理的各个环节,而非政府等部门的办公业务。第二个是围绕城市运营有关业务的大数据技术,以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运营水平的升级。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大数据在城市治理运用中所导致的新思维模式和新商业模式。目前,中国在快速推进自己的城市化进程,未来预计2/3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而同时,城市也成为经济中心和商业集散地。所以,这些都给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城市的发展、城市竞争力提升等各方面带来压力和冲击。当前,解决城市的很多问题,都纷纷引入了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城市大数据成为大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发布时间:2021-06-23
- 2019年中国城市商圈发展深度洞察与分析报告地区经济、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城市商圈发展,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监测发现,广东地区对商圈的关注度最高,高收入企业白领是中国一线城市商圈主要消费者;非一线城市在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带动下,也步入商圈快速发展阶段。但值得注意,由于中国商圈的高速发展,商业业态同质化现象严重、商圈客群粘性低等可能成为限制因素。2019年发布时间:2019-06-11
- 独家解读《2019年中国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报告》本次论坛上,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发布了2019 年中国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该指数主要是对科技和金融结合实施成效进行动态评估,以便为各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参考、借鉴。2019年发布时间:2020-03-09
- 2021年中国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指数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年,⾯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疫情的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沉着冷静应对⻛险挑战,坚持⾼质量发展⽅向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作,全⾯落实“六保”任务。2020年我国国⺠经济稳定恢复,主要⽬标完成好于预期,成为全球唯⼀实现经济正增⻓的主要经济体,经济规模突破了100万亿。⾦融⽅⾯,各⾦融指标运⾏符合预期,⾦融体系运⾏平稳,对实体经济⽀持⼒度加⼤,⾦融与实体经济进⼀步融合,增强科技⾦融的产业⽀撑⼒。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