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数据报告"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2镝数聚为您整理了"中国能源数据报告"的相关数据,搜报告,找数据,就来镝数聚,镝数聚帮您洞察行业动态,了解行业趋势。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4)2024年发布时间:2024-09-25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2023年发布时间:2023-11-27
- 2022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2年发布时间:2022-07-25
- 中国能源的良性价税财设计能源价税财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凡是能够由市场形成的价格应该交给市场决定,政府尽量不进行不当的千预,其关键是摆正政府参与能源市场的位置,要点则是为制定透明合理的能源定价机制、设计公平有效的能源价格补贴以及严格的成本监督。2015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中国新能源汽车城柳州范本大数据报告2021年发布时间:2022-07-06
- 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是中国首部由企业发布的覆盖经济、能源、炼油、化工行业全产业链年度研究报告,包括了经济、产业、热点专题3大模块,贯穿能源、炼油、石化上中下游3大板块,覆盖能源化工6大产业链、40多个产品,全面分析了2018年中国能源化工市场特征,对2019年产业发展趋势作出了系统预判。2019年发布时间:2021-04-13
-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可再生能源卷(上)2030-2050年发布时间:2022-07-20
- 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2022年发布时间:2022-03-25
- 中国能源领域的碳中和路线图In September 2020, President Xi Jinping announced tha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will “aim to have co: emissions peak before 2030 and achieve carbonneutrality before 2060".Amid the growing wave of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setting targets for reaching net zero emissions,no pledge is as significant asChina's.The country is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and carbon emitter,accounting for one-third of global CO2 emissions. The pace of China's emissions.reductions will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global efforts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to1.5°℃.2021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为介绍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成就,全面阐述中国推进能源革命的主要政策和重大举措,特发布本白皮书。2020年发布时间:2021-01-25
- 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革命取得明显进展,对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世界绿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能源消费方面,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着力实施节能减排和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双优化;在能源供给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占比逐步提升,煤炭供应比例下降并逐渐向清洁化和环境友好方向转变,能源输配和储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多元能源供给体系初步形成;在能源技术方面,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储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创新,促使光伏发电、风电、动力电池等技术经济性得到大幅提升,页岩油气、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智慧能源等能源新业态快速成长,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在能源体制方面,不断深化电力体制、油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市场化价格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实施“放管服”改革,法制建设有序推进,现代能源治理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国际合作方面,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持续增加能源海外投资,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和气候治理,大力推进多边和双边合作,能源多渠道供给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发布时间:2021-01-05
- 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能源变革转型研究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实现能源转型的根本出路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当务之急是在能源生产、消费、配臵环节协同发力,打造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中国能源互联网。生产环节,以清洁主导转变能源生产方式。严控煤电总量、优化煤电布局,大力开发清洁能源1,以风光水储输满足煤电退出后电力供应。消费环节,以电为中心转变能源消费方式。加快电能替代,发展电制燃料产业,提升能源消费品质和安全保障能力。配置环节,以大电网互联转变能源配臵方式。建设东部、西部两大同步电网,强化特高压骨干网架,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跨国互联”的能源格局。2020年发布时间:2020-11-12
- 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数据报告(2023)2023年发布时间:2024-07-30
- 2020年度回顾新冠疫情对中国能源经济的影响尽管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中国成为了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虽然全球经济去年同比萎缩了3.3%,但中国经济却逆势上升了2.3%。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40多年来首次出现萎缩,此后迅速复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济复苏也伴随着极高的碳排放。2020年,中国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1%,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2019年12月,欧盟承诺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争取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一些国家效仿,于同年宣布了自己的净零排放目标。目前,已对外宣布碳中和目标的国家至少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61%,占全球GDP的68%。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23
- 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2060年发布时间:2024-04-02
- 分布式能源在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价值分析2012年发布时间:2021-11-03
- 中国能源体系2060碳中和报告2060年发布时间:2022-02-18
- 2019能源数据2019能源数据 人口低增长、老龄化加剧以及劳动年龄人短缺,拖累中国经济增长。2018年,全国人口仅增长0.38%,低于美国的0.62%。20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12.0%,2018年达 17.9%。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加速减少,2012-2018年减少2600余万,2018年全国就业人员总量开始下降。珠三角、长三角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工人工资远超南亚和东南亚。2017年,广州达1068美元/月,为越南的5.2倍,印度的7.9倍。人工成本飙升,助推工厂自动化。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比2016年增加一倍。2018年,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42亿,其中城镇职工4.27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出达4.4万亿元。 世界通行为城市化。我国从1991年开始改为城镇化。2018年,全国城镇常住(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人口8.32亿。城镇化率59.6%。全国有19883个镇,人口1.86亿。2018年城市常住人口6.46亿,城市化率为46.3%。中国的城市有大片农田和众多农村人口。城市面积大得出奇。重庆达 8.23万 km,相当于2.3个台湾,而市区面积仅为 1350km。2018年重庆人口2885万,其中农村人口1279万。北京面积1.68万km2,相当于半个台湾,市区面积仅735km2。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导致资源能源的惊人浪费。城市人均占地130m2,为世界平均80m2的 1.6倍。2017年,全国城乡住房超常空置浪费能源82.3Mtce。城巿大拆大建,拆除短命建筑浪费能源73.1Mtce,合计155.4Mtce。城市化扩大城乡贫富差距。2018年,城镇20%高收入户人均收入84907元,为农村20%低收入户人均收入3666元的23.2倍。 【更多详情,请下载:2019能源数据】2019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20版)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前需统筹碳排放达峰与碳中和,需要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驱动引领更加明显、绿色发展成为内在要求、开放共享成为常态。报告预期,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之后保持5年左右的平台期,而后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降至24亿吨左右,2060年接近零排放。产业升级、能效提升、节约循环理念深入等使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增速放缓,于2040年前步入峰值平台期,约40.6亿吨标油( 58亿吨标煤)。较为现实的脱碳路径将从边际减排成本低或为负(大气污染治理推动的低碳转型)的行业推进,电力和工业部门是减排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约7.3亿吨左右,2050年降至3.1亿吨;2025年前清洁能源(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将满足全部新增一次能源需求,之后对高碳能源形成规模替代。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的保障正由“资源为王”转向“技术为王”,需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关系,打造多元、有韧性的低碳能源供给体系。2020-2050年发布时间:2021-01-19
- 2014能源数据2012年中国合成氨.原料中煤占76%,天然气占22%。国际先进水平为美国,天然气占原料的98%。2013年建筑陶瓷、烧碱、纸和纸板综合能耗为估计。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中国造纸协会;中国化纤协会;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日本能源与经济统计手册2014年发布时间: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