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2016)
报告摘要
在中国正处于以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下滑,实体经济整体疲弱,给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远景目标带来许多挑战。课题组认为:
由于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治理管控氛围导致市场信号紊乱,“国进民退”加剧,有效去杠杆不足,致使结构和资源配置扭曲,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信心缺失,产出缺口难以收窄。具体表现在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明显,民间投资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外企与民企持续外迁,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逃风险依然存在,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疲弱,企业违约风险陡显,商业银行坏账大幅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居高不下。并且,在增长乏力的同时,通缩风险依然存在。
2016年1-5月总体经济数据的回升,主要源于国有资本驱动的大规模基建投资与系列楼市刺激政策带来的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暴涨,此类需求侧刺激政策不仅其短期保增长作用已呈现边际递减趋势,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改革中深层次动力机制问题,由此带来的中长期副作用还会延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
展望2016年下半年,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压力重重。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在经济发展机制没有理顺、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动力受梏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更多详情,请下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2016)】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2016)2016年1-5月总体经济数据的回升,主要源于国有资本驱动的大规模基建投资与系列楼市刺激政策带来的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暴涨,此类需求侧刺激政策不仅其短期保增长作用已呈现边际递减趋势,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改革中深层次动力机制问题,由此带来的中长期副作用还会延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展望2016年下半年,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经济发展机制没有理顺、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动力受梏的背景下,内部经济结构的扭曲、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内外金融风险的发酵,使得经济内生性下滑的压力仍在加剧,难以形成稳定的复苏基础,因此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仍然是大概率事件。2016年发布时间:2020-08-11
-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8-2019)2019年发布时间:2019-10-17
- 2021Q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国2021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日前公布,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呈现稳健开局和稳定恢复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基础。同时,对于风险挑战也要未雨绸缪。从内部看,国内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变局加速演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中美地缘政治经济全面战略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发达经济体超宽松政策效应溢出等一系列重大外部风险挑战,不容小觑。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0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和周期性波动都是在结构性扭曲的大环境下出现的,扭曲虽然促成了中国经济在特定时期的高增长,但是却付出了效率、环境和可持续性的代价。“改革”一直是中国宏观论坛研究报告所秉承的逻辑。报告始终认为改革理顺宏观经济各组成部分关系和政策传导机制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报告不仅关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重视长期结构调整。 在方法论方面,宏观经济论坛研究报告一贯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政府在中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不仅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中国的经济政策不仅局限于总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微观结构性政策。各级政府之间财权事权分配财政竞争也是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之一。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内生性特征,与西方经济周期理论所描述的从“外生随机冲击”到“内部扩散”的机制不同。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20年春季中国宏观经济形势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推进,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2020年发布时间:2020-07-08
- 从分化到平衡增长的中国宏观经济2023-2024年发布时间:2024-06-19
- 2018年7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为应对已出现显著变化的内外部形势,从短期看,一是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尤其是对企业减税减负最为关键,且要优于继续举债扩大基建投资; 二是货币政策在稳健基础上适当微调,特别是要构建定向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的信贷渠道。 从长期看,加快改革已刻不容缓,特别是符合人们群众广泛期待的改革措施要下定决心加快落实, 包括适当鼓励生育、 积极加大开放(吸引谷歌、特斯拉等优秀企业)、 加快国企改革、扩大民企市场准入 、 从供给侧入手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等。2018年发布时间:2020-05-18
- 2019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棽棸棻椆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暟弱企稳暠暎从需求侧来看棳对上半年宏观经济边际贡献最大的是净出口棳棻棴椀月份贸易顺差持续上升暎净出口从棽棸棻椄年对斍斈斝负向拉动棸棶椂个百分点棳到棽棸棻椆年一季度正向拉动棻棶棿椂个百分点棳对斍斈斝影响变动了棽个百分点暎同时棳房地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和基础建设投资逐步回暖对冲了制造业投资下行棳稳定了投资暎从供给侧来看棳最为显著的改变是金融业增加值提速棳对服务业的增长起到了稳定作用暎这些变化既有意料之外的外贸形势和房地产市场变化棳更有情理之中的金融业增速和基建回暖暎上半年面对不利的贸易形势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棳我国有效稳定了出口和外资棳进出口数据亮眼暎一季度的房地产市场暟小阳春暠在调控不变的情况下显得特立独行暎上述超预期变化之外棳更多的是宏观政策发力和改革提速带来的意料之中暎松紧有度的货币政策稳定了金融形势暎一方面棳股市走强带动券商棳另一方面棳补充资本金后棳银行表内信贷扩张加之稳定的利差棳提升了银行业盈利水平暎同时棳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下棳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力棳稳定了基建投资暎有更多是政策因素支撑棳暟弱企稳暠背后的国内市场基础还不牢固。2019年发布时间:2021-06-09
-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44期)2022年发布时间:2022-05-18
-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28期)6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8期)于线上举行。百度APP、网易财经、和讯网、中国网、同花顺财经、好看视频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逾70万人次。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进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知名经济学家刘伟、顾海良、洪银兴、逄锦聚、黄群慧、刘元春联合解析。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20
- 2021年全球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21年将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共振复苏。美国在拜登总统上任之后,疫情防控情况有望改观,财政救助计划如能及时推出,将有助于经济反弹。欧元区经济复苏仍将脆弱曲折且不均衡,货币政策大概率延续宽松立场。日本经济将受奥运景气带动,但短期难以恢复到新冠疫情发生前的水平。新兴经济体经济将恢复增长,但是地区之间会存在较大差异,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观望态势。预计美元保持弱势,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回升。2021年发布时间:2021-01-05
- 2018年4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4月份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出现分化,发达国家形成美强欧弱格局,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压力,4月份我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当前我国经济在需求侧隐现一定下行压力,扩大内需应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补充,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政策不会转向,而是形成互为补充的政策组合。2018年发布时间:2020-05-18
- 2012-201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3年将延续2012年第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0%,比2011年回落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2012-2013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2019年12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11月全球经济出现企稳迹象。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持续向好,OECD先行指标终于止跌。中美两国已就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英国脱欧将在保守党主政下有序推进,两大不确定性因素的消除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企稳。具体而言,美国经济仍面临一定放缓压力,降息效应有待发挥;欧元区经济动能有所修复,欧央行按兵不动;日本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继续分化。2019年发布时间:2020-01-10
- 2020年9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多国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8月份延续复苏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改善,经济稳定复苏态势有望在9月延续,由于经济指标继续向好,预计政策仍将注重“落地见效”,无需继续加码。2020年发布时间:2021-01-05
- 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14期)首先,与会嘉宾对疫情冲击下国际资本流动及全球资本市场变化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中银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疫情内生于经济,这导致抗疫经济政策变成了内生于经济的经济政策,衰退成了抗疫经济政策的基本代价,为了应对衰退进行的宏观安排已经扭曲。此外,人民币资产正逐渐成为锚。寻锚过程中,资金大进大出形成了新的市场风险,进行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应该提高警惕。同时,避险一定要坚持内循环,不仅要做好实体经济,而且也应该做相应安排。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闫衍认为,短期来看境外资本流入总体可控,不会导致输入型通胀和人民币过度升值。原因有三点:一是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实现常态化,二是食品价格因素影响过大,三是国际市场价格持续疲软会传导至国内。此外,从金融部门来看,对外金融负债基本稳定,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表现较为中性。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2018年11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11月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明显加 大,整体看除投投资增速反弹外,主要宏观数据均出现转弱 ,2019年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淡化增速,加快改革开放 。其中,“六稳”应以“稳就业、稳预期”为重点,即“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更多空间留给“求进”,即加快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进一步减税降费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货币政策由去杠杆转向稳杠杆,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渠道。2018-2019年发布时间:2020-05-18
- 2017年7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7月份以来 ,世界经济整体稳健复苏,就业回升与通胀长期不达标成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矛盾,7月份我国各项宏观指标出现回落,经济放缓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整体看经济运行仍较为稳健,淡化短周期波动,专注如何通过改革、开放、创新释放经济长效增长的新动能,应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发布时间:2020-05-18
- 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9年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在五大短期周期因素同步回落、三大传统红利加速递减以及两大临时突发事件三重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的弹性和韧性得到了全面显现,在以“六稳”为核心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和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冲下,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守住底线、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较为严重,升级型的结构调整速度放慢,而萧条型的结构调整却持续加速,从而导致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入艰难期。2019-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2021年2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增强,1月我国经济继续稳健复苏,下阶段我国经济将呈现“环比回落,同比高增”态势,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上下功夫;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二是防范通胀预期升温;三是深化改革缩小“南北差距”;四是抓住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2021年发布时间: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