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部门"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09-29金融机构应对数字化转型之九大挑战
作为本系列报告的第一篇,我们将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来探索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了金融机构全面收获数字化转型成果。本报告主要基于对来自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机构的60余名管理人员和转型领导人组织的调研、引导式研讨以及根据研究所规则开展的访谈,同时还摘录了公共领域会议的一些发言。报告重点阐述了数字化转型中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面临的九大挑战。
我们发现全球各地的金融机构均有涉及这九大挑战,但同时还发现,一些源于地域的偶然性差异可能会放大个别因素的影响,具体的差异可能是地区出发点的不同,也有可能是当地环境状况的特殊性。举例而言,日本某机构高管提到日本大型银行的IT部门规模通常不如美国大型银行的IT部门规模大,这使得日本的银行在构建内部新技术的能力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种问题的出现,迫使银行加紧招聘诸如技术工程师这样的技术型新员工,而这与银行传统的用人模式大相径庭。
同样,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的银行,欧洲的银行受当地低利率环境影响,在盈利能力(以及开展新投资的能力)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非洲某银行的首席风险官指出非洲的银行都热衷于运用西方技术,但电信企业等使用的却是中国建造的基础设施,这种差异就为二者间的协同合作埋下了隐患。上述状况均会使一些地区的银行在应对某些同类型挑战上比其他地区的同行更为艰难。
【更多详情,请下载:金融机构应对数字化转型之九大挑战】

- 金融机构应对数字化转型之九大挑战本报告对全球60余名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机构的管理人员和转型领导人展开调研,探索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之道,对影响数字化转型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归类,总结出影响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九大因素。2020年发布时间:2020-05-18
- 中国银行业数字金融生态平台最新实践报告(2020)本文深入洞察零售金融赛道的平台化、智能化发展路径,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线上场景布局、无接触金融模式的风控技术变革。结合调研访谈的多家银行科技服务商项目案例,帮助业内人士更为全面的认知数字金融生态平台。2020年发布时间:2021-03-31
- 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首个供应链政策—《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将供应链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这也是国家首次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指明方向。所谓供应链金融( 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指以金融平台为基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真实性交易信息为依据,形成的服务于实体产业上下游中小全业的链组式组织形态。为企业提供包括动产抵押、货权抵押、供应链整体信用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性金融产品服务。供应链金融属于金融创新业务,发展至今已有20年之久。预计到2020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86万亿大关,其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着各方金融中介机构、企业、金融科技公司以及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加速布局市场。通过收集公开信息、拜访企业、访谈业内专家、草根调研等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系统性整理和交叉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测。本报告可以总结以下四个亮点: 1.贴近市场 本报告通过深度调研走访了包括银行、产业集团、物流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等,覆盖行业关键环节,紧贴国内市场发展现状。对行业内主要参与主体、关键竞争要素,展开深入分析,力求帮助读者对行业形成全面认识。 2.数据详实 除公开数据和走访调研外,本报告依托鲸准洞见涵盖60万优质项目、上百种数据维度的数据库,对供应链金融行业投融资数据及行业数据展开了详细分析,最大程度保证报告数据翔实、全面和准确。 3.全面覆盖 报告通过供应链金融行业图谱等形式,呈现了该产业发展态势,覆盖参与主体、业务流程及前沿技术,并对各领域龙头企业进行了具体案例分析,力图通过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应用赋能、产业投资分析和未来发展态势的全面渗透输出专业研究成果。 4.洞察趋势 报告着眼于供应链金融产业最新技术变革、产业动态和投资趋势,对标全球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现状、态势,分析了2019年以后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和投资热点;同时基于客观、中立的原则,洞悉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范围:本报告的主要针对供应链金融市场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对象包括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物流公司、大型电商及该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等,地域上只针对中国大陆。本报告中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指涉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所形成的行业。2019年发布时间:2019-12-18
- 2016-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各地区贷款余额该数据包含了2016-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各地区贷款余额。2018中国为12446百万欧元,独联体为3245百万欧元,东亚及东南亚为2128百万欧元,中东欧为1703百万欧元,其他为48百万欧元。2016-2018年发布时间:2020-05-30
- 金融科技行业2019全球金融科技创新50:金融科技的未来,开放和生态金融与科技的发展从来不是两条平行线,早在350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利用铸铜技术铸造钱币,金融与科技的交织共同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在这个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金融与科技已经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难分难离。那么金融科技市场规模有多大?哪个领域最受关注?哪些企业还具有发展成为独角兽的潜力?2019年发布时间:2020-01-08
- 2013-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该数据包含了2013-2018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18贷款余额为136.3万亿元。2013-2018年发布时间:2020-05-30
-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前景广阔,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不同细分领域各有所长。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消费金融服务商、消费供给方、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共同构成消费金融产业链。金融科技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借贷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2019年发布时间:2020-03-19
- 2018Q4-2019Q1中国部分零售消费金融公司机构资金占比及环比增速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8Q4-2019Q1中国部分零售消费金融公司机构资金占比及环比增速情况。2019Q1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360金融机构资金占比及环比增速分别为79%、1.3%。2018-2019年发布时间:2020-07-22
-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2021)本报告从金融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十大典型事件案例以及移动金融App备案等视角切入,剖析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供业界参考。2020年是百年难遇的疫情爆发之年,“宅经济”与“无接触金融”成为年度关键词,但同时也滋生出一系列有损消费者权益的违规事件,譬如贷款逾期催收、过多收集用户信息、捆绑销售保险等问题。特殊的疫情环境,将金融业务全部线上化,更加考验各类平台机构的合规风险管理能力。 值此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之际,零壹财经·零壹智库策划《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2021年)》及系列文章。报告从金融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权益保护监管政策、投诉领域与金融机构处罚情况、十大典型事件案例以及移动金融App备案等视角切入,剖析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供业界参考。 本份报告回顾了2020年全年的主要金融侵权事件与投诉重点领域,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金融消费者涉及数亿网民。截至2020年末,我国网民数量高达9.89亿,数字生活加速了金融与场景之间的融合,用户享受便利化服务的同时,也更容易遭遇信息泄露、平台默认开通保险服务等问题; 二是“强监管”态势加速金融违规问题查处力度。面对规模庞大的金融消费者群体,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飞速发展的数字金融业态,严肃查处各类违规问题。最受关注的是2020年11月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重点突出3方面的监管要求,即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信息、解决金融消费争议。此外,各地金融局与国务院等部委也相继提出用户隐私保护、互联网保险销售等细分领域政策规定。然而,传统金融机构与一批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仍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强制搭售金融产品、违规收集App用户隐私等问题; 三是金融机构罚单与十大典型侵权事件引发关注。根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发布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事件”,场景金融爆雷、大数据荐股骗局、网络互助保险欺诈、过度营销等问题频发。同时,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2020年银保监会开出涉及侵权问题的金融机构罚单,合计金额达到9600万元; 四是500+移动金融App备案进展与信息泄露隐患。据零壹智库监测,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合计公布了6批金融App备案名单,涵盖548款备案通过的App。然而,仍有大量的银行、保险、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证券等市场主体App未参与进来,用户使用App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隐患较大;五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建议。身处数字化时代,人们的数字金融素养尚存在一定盲区,尤其是90后、00后年轻人群与老年客群,亟待加强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切勿盲目相信他人。面对不法分子的利益诱导,譬如疫情期间,引导借款人加入“反催收联盟”、借款不用还、借出个人信用卡账户等套路,需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应对态度。鉴于此,零壹智库建议在增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数字金融教育、征信系统管理与法律体系完善、线上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等方面,我国数亿的金融消费者应当着重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严防电信诈骗与各类新型数字欺诈行为。2021年发布时间:2021-03-31
- 金融用户分析报告20162016年金融领域前景广阔,未来市场规模仍将高速增长。金融领域用户男女比例趋于平均,男性偏爱证券股票,女性偏爱支付和购物。不同配置的手机在金融领域受欢迎程度有所不同,大屏、电池容量高、像素高等指标的手机受追捧。不同细分市场用户特征及用户行为差异明显,精准定位用户、精细化运营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发布时间:2020-08-11
- 中国金融科技年度报告20202020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肆虐加快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给数字科技的发展装上了助推器。 科技与经济在这一年加速融合,造就了新的经济动能,当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2020年,在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数字化全面深化,无接触金融、小微金融加速发展,同时监管套利、金融风险、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也被得到充分重视,多项监管规范出台。 在这特殊的一年中,金融科技行业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巨头型金融科技公司谋求上市,尚未引发行业热议的“虹吸效应”便步伐暂缓;行业内投融资呈现“冷静中不乏大手笔”的趋势,区块链领域成为2020年资本新宠;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执天下牛耳,截至2020年9月,全球有65%的金融科技专利来自于中国,出现专利最多的技术是AI与区块链;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改造也在如火如荼之中,科技为信贷业务的技术与场景赋能带来了革命性的力量,提供臂助乃至业务颠覆。 为了展现金融科技从显著到细微的变化,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天冕大数据实验室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年度报告2020》2020年发布时间:2021-04-01
- 2018Q1-2019Q2中国消费金融APP活跃用户数量及环比增速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8Q1-2019Q2中国消费金融APP活跃用户数量及环比增速情况。2019Q2中国消费金融APP活跃用户数量及环比增速分别为2353.7万人、5.7%。2018-2019年发布时间:2020-07-29
- 2018Q1和2019Q1中国部分零售消费金融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及同比增速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8Q1和2019Q1中国部分零售消费金融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及同比增速情况。2019Q1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乐信研发投入金额及同比增速分别为9380万元人民币、37.7%。2018-2019年发布时间:2020-07-22
- 2018Q1和2019Q1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宜人贷用户复借率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8Q1和2019Q1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宜人贷用户复借率情况。2019Q1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宜人贷用户复借率及同比增速分别为38.80%、68%。2018-2019年发布时间:2020-07-22
- 2018Q2和2019Q2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拍拍贷用户复借率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8Q2和2019Q2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拍拍贷用户复借率情况。2019Q2中国零售消费金融公司拍拍贷用户复借率及同比增速分别为76.80%、4.77%。2018-2019年发布时间:2020-07-22
- 中国金融科技专题分析 20202019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为125万亿,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万亿。金融机构通过加大对新一代技术的建设部署,打造更智能、更便捷的场景落地应用生态,释放金融科技价值。从易观2019年度金融科技创新型企业TOP50榜单来看,银行数字创新发展得如火如荼,支付科技、保险科技、智能财富管理行业提出了新的客户价值主张和成本模式,数字技术持续迭代,云计算及服务方兴未艾。展望未来,金融科技将实现健康化、规范化发展,开启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2020年发布时间:2020-08-18
- 中国金融科技专题分析2019本报告聚焦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创新发展,洞察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并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未来趋势做出预测。2019年发布时间:2019-04-04
- 2020年金融科技专利报告截至2020年9月,中国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达到1.17万件,超过2300家公司参与专利申请,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更加青睐AI和区块链技术,每年专利申请数量和参与公司占比均趋于上升趋势,远超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行业和应用场景来看,目前银行科技专利主要集中于智能信贷、风险管理和网点建设;保险科技专利主要集中于保险理赔、核保和车险定损;投资理财专利主要集中于量化交易、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申请人类型来看,目前中国已经有79家金融机构参与专利申请,随着趋势的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报告还对四件专利进行了案例分析:建设银行,基于机器学习的资产证券化定价方法;天冕大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欺诈检测和风险评估方法;泰康保险,基于人工智能对车辆进行定损;博普科技,基于机器学习的债券征信评价方法。2020年发布时间:2021-03-31
- 被AI入侵的金融业-“AI+金融”行业研究报告当前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应用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处于初创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AI+金融”、“AI+金融”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和行业现状、“AI+金融”的产业链图和各类参与者分析、“AI+金融”的应用场景以及“AI+金融”的行业总结与前景分析。2019年发布时间:2020-05-25
- 2019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监管展望亚太地区是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地区,以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创新、持续强劲的GDP增长和快速提升的金融包容性为显着特征。在2019年,我们预期亚太地区的监管机构将继续积极实施各项金融危机后的举措,为未来金融稳定发展提供支持。2019年发布时间: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