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养老投入数据"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2本期《养老金融评论》重点关注如下内容:论坛核心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胡继晔教授解读新时代养老金融理论的创新路径;论坛核心成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养老金管理部主任武建力对养老金投资运营实践的经验总结;论坛核心成员、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罡介绍我国养老金管理现状及几点建议;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高级经济师寇建轶等对我国养老金风险管理模式的探讨;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针对主权养老基金的比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以飨读者。
- 2020年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数据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0年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数据。据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2020》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投资方式依然是银行存款或银行理财。72%的人都通过银行存款或理财进行财富储备,购买年金或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基金的方式分别占34%、22%。2020年发布时间:2020-10-16
- 2021年中国城镇人口对养老财富储备的预期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1年中国城镇人口对养老财富储备的预期。其中银行存款是中国人养老财富储备的主要方式,占比50.8%。2021年发布时间:2021-10-13
中国养老机构
中国养老机构数据中国养老机构数据主题数据包包含25项数据(5个数据报告,18个表格数据和2个数据图说),数据包的大小为15.1MB。 本数据包关注到中国养老机构的相关数据,包括养老床位数量、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以及对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比例。数据和报告来自中国民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艾媒咨询等国家部门和专业的数据分析机构。2006-2020年发布时间:2021-12-24- 2021年关于中国不同人群对养老储蓄的规划调研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1年关于中国不同人群对养老储蓄的规划调研。其中已经开始养老储蓄的人幸福感受到财务状况变化的影响占比44%。2021年发布时间:2022-05-25
- 2019年中国对养老地产关注的子女群体资产水平分布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9年中国对养老地产关注的子女群体资产水平分布情况。1000万以上的占比16%。2019年发布时间:2020-06-03
- 2020年中国不同年龄人群对养老储蓄的规划调研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0年中国不同年龄人群对养老储蓄的规划调研。其中,20%的18-34岁人群对于退休时所需养老储备不甚明确。2020年发布时间:2022-05-25
- 2021年中国不同年龄人群对养老储蓄的规划调研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1年中国不同年龄人群对养老储蓄的规划调研。其中,23%的18-34岁人群表示“不希望降低目前的生活水准”,因此尚未开始养老储蓄。2021年发布时间:2022-05-25
- 2019年中国对养老地产关注的城市老人群体资产水平分布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9年中国对养老地产关注的城市老人群体资产水平分布情况。资产1000万以上占比57%。2019年发布时间:2020-05-30
- 2019年中国家庭实际保费投入及理想保费投入分布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9年中国家庭实际保费投入及理想保费投入分布情况。目前保险花费占家庭年总收入的占比在5%-10%的占比最高,占比42%。2019年发布时间:2020-09-30
- 2018年中国受访者对养老生活的主要担忧分布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8年中国受访者对养老生活的主要担忧分布情况。2018年中国受访者对养老生活的主要担忧中,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占比为63%。2018年发布时间:2020-08-21
- 2019年中国广告主对OTT营销增加投入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9年中国广告主对OTT营销增加投入情况。其中,32.6%的广告主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增加了投入。2019年发布时间:2022-01-21
- 2011-2015年中国主要养老保险养老金额度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11-2015年中国主要养老保险养老金额度。其中2015年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额为3.96万元。2011-2015年发布时间:2021-06-16
- 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受访者为应对退休生活愿意在健康保险与养老保险上投入金额占年收入的比例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受访者为应对退休生活愿意在健康保险与养老保险上投入金额占年收入的比例情况。其中,北京的受访者在健康保险的投入金额占年收入的8.71%。2020年发布时间:2020-12-02
- 2021年中国不同人群对养老目标基金(目标日期策略)的熟悉程度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1年中国不同人群对养老目标基金(目标日期策略)的熟悉程度。其中,57%的18-34岁人群比较熟悉。2021年发布时间:2022-05-25
- 2020年中国不同价格段养老机构占比情况该统计数据包含了2020年中国不同价格段养老机构占比情况。其中,价格在500-1000元/月的养老机构占比89.42%。2020年发布时间:2020-12-02
- 《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9期《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9期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3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多于16岁以下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剧,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11.9%,远超7%的老龄化门槛。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认定标准,我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应对老龄化绘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应对社会老龄化的理论研究中,养老金融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受到学界的关注。有学者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主要限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对养老金融理沦最初的界定也是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上,强调养老金与金融市场的结合;也有学者提出“老龄金融”的概念,认为老龄金融指年轻人口(60岁以下人口)在自己年轻时所做的各种资产准备,在进入老年以后将资产置换为可供享用的产品或服务的金融运作机制。姚余栋、王庚宇则认为养老金融是以养老为目的的金融活动的总和。随着学界对养老金融认识的深化,养老金融研究从养老金领域拓展到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可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具体来讲,养老金金融主要服务于养老金资产管理,养老产业金融研究金融如何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金融则研究金融机构参与设计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9年第9期】2019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21年第2期《养老金融评论》2021年第2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速,2015年 60岁上的人口占比为15%,而2020年这一比例已达 18.1%。党的十九大对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进行了宏观部署。2019年底,国家出台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规划,对养老保险从制度、基金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安排。其中,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至于有大的下降,关系到每个人今后能否享有比较充分的养老保障。 我国已逐步构建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养老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体系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老基金积累。养老基金投资涉及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多个金融行业,涵盖了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寿险、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各类资产投资管理业务。而市场化运作是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主要形式,呈现出的特点和意义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养老金融产品多样化,养老基金资产规模不断增长,前景看好。目前,养老性质的金融产品日益增多,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养老年金保险、个人养老保障等产品为养老财富储备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多种选择。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21年第2期】2021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8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8期 养老金制度安排不仅关系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发展,还关系社会稳定和谐。近年来欧洲养老金体系发展滞后于人口和经济变化,导致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特别是希腊,由于养老金制度不合理,不但国民养老陷入困境,还加剧了主权债务危机。 养老金资产管理则对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影响深远。从国际经验来看,2015年底美国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规模达到24万亿美元,养老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也间接推动了新兴产业涌现和产业创新升级。 此外,养老金金融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我国国民消费动力始终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导致国民将大量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与此相反,美国充裕的养老金资产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储蓄意愿,所以国民可以将大量收入用于消费。因此,养老金金融发展将拉动国民消费,有助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养老服务金融旨在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金融消费需求,除了传统的储蓄、保险等业务外,还包括反向按揭养老、遗嘱信托等新业态,能够提升服务针对性,增加老年人的福利和效用。此外,国民养老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安排其老年生活,客观上需要机构能够链接老年人的金融与实体消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随之转型,从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8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 近日,有关个税改革的消息引发热议,预示着我国税收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即将到来。同时,人社部对外宣布,被称作是我国老百姓“养命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允许在年内启动投资运营。借助个税改革的东风,让老百姓的“养命钱”增值保值,似乎显得非常迫切。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然而,业界和学界寄予厚望的养老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却一直发展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税收制度的约束,即税收优惠政策迟迟不能出台。专家认为,当前个税改革是发展中国养老保障“个人储蓄养老”建设的重要窗口期。 国际普遍的养老金体系大致分三部分: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大多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雇主建立的补充养老计划是第二支柱,采用基金积累的筹资模式;自我积累的个人储蓄型养老计划是第三支柱。 与之相同的是,二十年前左右,我国对养老体系已提出了“养老三支柱”的顶层设计,即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养老账户。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养老三支柱发展并不均衡,政府主导的、作为养老金制度主体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挤压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由于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过高以及缺乏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而个人储蓄养老账户更是没有建立。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
-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及多位论坛成员出席本次座谈会。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昊玉韶,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冯丽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分别在座谈会上进行专题发言。 座谈会上,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做了《构建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为健康养老奠定金融基础》的专题发言。董克用教授指出,我国现行养老金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养老金缺口巨大,养老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现行养老金体系面临制度困境,须建立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以应对老龄化风险。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结合政协委员的相关提案表示,应该将积极应对老龄化高峰期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建议设立综合性领导机构作为抓手加以推进。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同志对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此次会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体现了政协的特色与优势。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期】2016年发布时间: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