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相关数据
更新时间:2024-11-29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报告
提要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过去40年来的发展模式必须要做出调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之后,我们应当继续夯实成果,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激发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
2019年,中国经济延续2018年下半年的态势,增长率逐季下滑,经历数年去产能之后,下半年PPI再度转负,反映出了当前经济运行趋冷,市场参与主体缺乏信心。过去一段时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杠杆率过快上涨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接下来,在进一步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应该兼顾需求侧管理,积极培育市场,让中国经济的温度暖起来。
中国有着4亿中等收入人群和10亿较低收入人群,这两个群体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针对前者,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类需求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复杂需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因此这些领域目前存在很多政策限制。政府要更加积极地去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对于后者,我们在打贏脱贫攻坚战之后,应该用3个五年计划,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
【更多详情,请下载: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报告】
-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报告中国有着4亿中等收入人群和10亿较低收入人群,这两个群体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针对前者,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类需求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复杂需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因此这些领域目前存在很多政策限制。如何能够释放出这4亿人在小康社会中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这需要我们政府更加积极地去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对于后者,我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应该用3个五年计划,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我们预测这一计划将能每年至少拉动0.7-0.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2019-2020年发布时间:2020-05-07
- 2023-2027中国经济发展展望2022年发布时间:2023-01-31
- 2020年中国经济展望2019年,中国面临许多长期挑战,例如中美贸易关税谈判频起波澜,两国科技产业“脱钩”初见端倪等。2019全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左右,为在华企业创造了大量机会。进入2020年,中国面临的类似挑战仍将延续,甚至还可能加剧。2019-2020年发布时间:2020-03-09
- 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前三季度GDP增长6.2%,预计全年增长6.1%左右。中国经济金融主要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猪肉价格上涨、实体经济需求低迷、债券违约风险或向信贷市场传导等风险。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总体判断“谨慎乐观”。按当前内外部市场环境,若政策不做大的调整,2020年中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很可能会低于6%。从实现“两个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大目标来看,2020年宏观政策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建议把稳增长尤其是“保六”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2019年发布时间:2019-12-23
- 2024年中国经济展望:变局·重构2024年发布时间:2024-03-20
- 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维持20年的中美经济平衡已不复存在。放眼2019年,何时以何种方式达成再平衡尚不可知。世界两大经济体的经贸冲突将走向何方?企业须如何调整商业模式——从目标客户到产品和服务,再到供应链,甚至是资本结构和所有权?多部“大戏”将在2019年全面上演,“剧情”扑朔迷离难以预料。但毫无疑问的是,面对多重不确定性,企业将纷纷减少长期投资。与此同时,市场增长和多种资产的估值将经历剧烈震荡。审慎保守将是主基调,而当千载难逢的良机出现时,也应果断放手一搏。2019年发布时间:2019-05-09
- 从数据点评2021中国经济复苏之路2020年,中国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成为唯一能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及带领经济迅速反弹的主要经济体。这得益于无识结果制疫情蔓延,再大力稳定经济的果断行动。有关的经济刺激措施既促进了国内需求的逐步改善,而出口需求亦因世界生产能力的下降而有所提升。2021年发布时间:2021-07-06
- 全面解读12月经济金融数据:2020年中国经济能否划出“经济L型”的一横2019年GDP同比增长6.1%,预期6.1%,2018年增速为6.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4%,预期5.2%,1-11月增速为5.2%,2018年增速为5.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1-11月增速为10.2%,2018年增速为9.5%。201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9%,预期5.7%,前值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预期7.8%,前值8%,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000亿元,预期16114亿元,前值17500亿元;M2同比增8.7%,预期8.4%,前值8.2%。2020年中国经济能否划出“经济L型”的一横?这是近十年经济持续下行的最后一跌吗?能否开启新周期新时代?这都需要我们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动改革开放。同时,我们正面临三大全新的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来临;必须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毫无疑问,如果能够推动市场化、国际化导向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2019-2020年发布时间:2020-07-21
- 2020年Q1中国经济观察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将远大于2003年非典,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将明显下滑。如果疫情能在2月底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并在下半年回暖,预期2020全年经济增速5.6%。2019-2020年发布时间:2020-05-07
- 重塑活力:新一轮改革与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2014年全球经济温和改善,欧美复苏,新兴市场分化。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7%,四个季度依次为7.7%、7.4%、7.8%和7.7%,基本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2013年物价平稳,CPI上升2.6%。2013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通胀压力不大。2014年中国经济仍处蓄势阶段,增速存在回落压力,预计GDP增长7.5%,略低于2013年。出口温和改善;受到地产和基建投资影响,投资略有放缓;消费平稳,服务消费是亮点。金融、医疗、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增速加快,而工业、房地产、批发零售、农业增速放缓。预期上半年经济受到流动性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增速较低,下半年随着改革措施的到位,经济有所回升。通胀前高后低,预计2014年CPI为2.5-3%,PPI为0.2%。2014年发布时间:2021-06-15
- 2021中期经济展望:预计中国经济2021年增长7.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昨日发布了最新的中期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GDP增长率为5.5%,2022年为4%。到2021年年中,全球经济产出将超过新冠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即便全球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许多国家的产出和收入到2022年底之前将维持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前的预期水平以下。该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8%,2022年预计将增长4.9%。根据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复苏在望,但更快、更有效地在全世界推广疫苗接种至关重要,同时要尊重必要的健康和社交隔离措施。近几个月来,许多行业的经济活动都有所回升,并适应了大流行的限制。疫苗的部署虽然不平衡,但最终将获得动力,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尤其是在美国)可能会极大地促进经济活动。《中期经济展望》呼吁加大疫苗接种力度,采取更迅速、更有针对性的财政刺激措施,以促进产出和信心,并维持对受疫情严重打击的人和企业的收入支持,同时为可持续复苏奠定基础。“速度是关键”,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说,“没有自满的余地。必须更快地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疫苗。这将需要比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更好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向前发展上,为所有人的繁荣和持久复苏奠定基础。”经合组织预测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为6.5%,自12月以来上调超过3个百分点,部分反映了现在计划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与疫苗接种的持续步伐,这也有助于提升全球的产出。在财政刺激水平较低、疫苗推广速度较慢的欧元区,《中期经济展望》认为GDP将增长3.9%,上调0.3个百分点。亚太地区的前景更加光明,多个国家有效控制了疫情,工业活动重获活力。中国今年的GDP增长预计为7.8%;日本为2.7%;韩国为3.3%;澳大利亚为4.5%。拉丁美洲和非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复苏可能会比较温和,因为疫苗部署缓慢,额外政策支持的空间有限。尽管《中期经济展望》称发达经济体的物价压力普遍保持温和,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改善将导致金融市场对通胀率上升的预期。在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率可能进一步上升。几乎所有地区的公共债务水平都急剧上升,但大多数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偿债成本继续得益于极低的利率,从而保护了财政可持续性。报告称,在经济仍然脆弱并受制于限制措施的情况下,政府为维护就业和企业提供的重要支持应继续保持。需要特别注意支持年轻人和技术水平较低的人,以避免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就业前景造成长期损害的情况再次发生。2021年发布时间:2021-06-02
-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18年)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各方面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意愿将比较强。新兴行业将快速增长,新动能将持续增强,服务业将继续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整、传统动能由强转弱、货币金融政策易紧难松、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都将对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初步预判,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7%左右,比2017年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CPI上涨2%左右。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将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对节能环保、精准脱贫和重大项目等领域的支持,继续“关 后门”以防范地方财政风险,加快“开前门” 以完善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机制;货币政策将与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政策一道,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加强监管协调和防控金融风险。2017-2018年发布时间:2021-04-13
- 2021Q3中国经济观察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回暖,总体处于稳中向好的复苏过程中,累计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表1)。受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叠加局部疫情爆发,二季度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7.9%,较一季度的18.3%有所回落。剔除基数因素,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为5.5%,较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过去一年多,工业生产、出口是拉动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未来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同时,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断修复,将使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动能逐步转向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变异病毒仍在一些地区加速传播,国内经济恢复尚不均衡,叠加近期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的影响,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将面临更大挑战。我们维持全年经济增长8.8%的预测。2021年发布时间:2021-08-23
- 2020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建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就业在合理水 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性,提升增长内生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继 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治理攻坚战。2020年发布时间:2020-03-13
- 2020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20年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宏观经济从新冠疫情暴发和防控导致的前所未有的回落中成功实现V型反转。然而当前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显示复苏仍在路上,经济尚未驶入正常轨道:服务业生产尚在恢复之中;投资复苏的内在动力不足,对房地产投资依赖度高;消费复苏缓慢;各类物价指数持续低迷,通货紧缩风险犹存;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并不高。这表明目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在近期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保持政策定力,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不宜大幅度转向。从长期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导致资源误配置的各种市场扭曲。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清除市场扭曲,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改善是中国经济实现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2020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18-2019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8牛,甲国绘济刀世稳中水进,..L业.企业利润保苻牧伏增长,穷列刀巾场平稳,价格基本稳定,部分行业利润高增长带动制造业投资继续回升,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有所缓和;另一方面稳中有变,正如课题组2017-2018年度报告所预测,受家庭债务累积、收入差距扩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消费持续下滑,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降也拖累了整体投资。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僵尸企业,特别是国有僵尸企业,出清滞后造成的社会资源错配使劳动力市场活力下降,降低劳动参与率的同时更使得失业率上升,对“稳就业”带来较大挑战。僵尸企业还加速了中部和东北地区人才的流出,桎梏了区域协调发展进程。劳动力市场低迷以及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速下降导致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叠加家庭为教育医疗等提前储蓄的动机,家庭更加“不敢”消费。正如课题组2018年中报告所预测的,总需求不足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短期债务增速远超预期,去杠杆出现反复,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同时流动性风险持续累积。受此拖累,商业银行尾部风险居高不下,且风险溢出率持续走高。实体经济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银行利息收入增速下降,盈利未见改善。金融系统不稳定因素仍未消退,“稳金融”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亦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增速见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常账户顺差基本消失,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大,外汇储备小幅下降。2018-2019年发布时间:2021-06-09
- 2017-2018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在这样的导向下,稳不是简单的增速,而是能够持续提高人民获得感,经济稳为的是人民生活稳。民生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个方面是相对于2018年国内消费增速大幅放缓。这就需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人民获得感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加快补短板。 要经济平稳,需要处理好宏观“稳”和微观“活”的关系。首先,这二者并不是简单对等,并不是微观活就一定会保证宏观稳。其次,宏观稳和微观活可能存在着激励不兼容。最主要的是在宏观“稳”的导向下建立与市场微观主体相一致的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地方政府的正向激励机制。最后,宏观经济稳定是保证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核心是加快结构性调整和体制改革。这就要求宏观政策要与改革相一致。 这里面尤其要注意货币政策性需要在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重构。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依靠收入增长,此时简单以货币政策来调整结构往往会导致扭曲。货币政策还是要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导向。未来,我国将会逐渐从收入增长为主导模式,走向价格为主导模式,更是需要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尤其要注意的是,未来需要以改革提高流动性供给渠道的透明性和效率。2017-2018年发布时间:2021-06-07
- 2015年Q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在外需疲弱、产能过剩和去杠杆等因素影响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下行。一季度GDP增长7%,为24个季度以来最低增速。进入二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和工业生产等主要经济指标还在继续走低,预计GDP增长在6.8%左右,CPI上涨1.3%左右。展望三季度,由于稳增长政策继续显效、资金约束有所缓解和去年基数较低等原因,中国经济有望企稳且小幅回升。预计三季度GDP增长7%左右,CPI上涨1.5%左右。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回升基础依然很弱,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还应坚持。在当前情势下,要继续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要理直气壮保下限。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要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地方债务置换。货币政策要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015年发布时间:2021-04-13
- 中国经济观察:2018年三季度本文从经济走势、政策、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生效,对2018年三季度的中国经济观察进行了全面解析。2018年发布时间:2021-05-08
- 中国经济观察:2018年一季度本文从经济走势、政策、金融科技,对2018年一季度的中国经济观察进行了全面解析。2018年发布时间: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