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数据简介
《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 近日,有关个税改革的消息引发热议,预示着我国税收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即将到来。同时,人社部对外宣布,被称作是我国老百姓“养命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允许在年内启动投资运营。借助个税改革的东风,让老百姓的“养命钱”增值保值,似乎显得非常迫切。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然而,业界和学界寄予厚望的养老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却一直发展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税收制度的约束,即税收优惠政策迟迟不能出台。专家认为,当前个税改革是发展中国养老保障“个人储蓄养老”建设的重要窗口期。 国际普遍的养老金体系大致分三部分: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大多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雇主建立的补充养老计划是第二支柱,采用基金积累的筹资模式;自我积累的个人储蓄型养老计划是第三支柱。 与之相同的是,二十年前左右,我国对养老体系已提出了“养老三支柱”的顶层设计,即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养老账户。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养老三支柱发展并不均衡,政府主导的、作为养老金制度主体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挤压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由于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过高以及缺乏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而个人储蓄养老账户更是没有建立。 【更多详情,请下载:《养老金融评论》2016年第11期】
详情描述
本期《养老金融评论》重点关注如下内容:人民网关于个人养老账户收税抵扣问题;论坛核心成员、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先生10月31日受邀在全国老龄办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年工作讲话精神高层论坛”上发言的主要内容;论坛核心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教授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探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机遇;论坛核心成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杨燕绥教授关于中国企业年金发展问题的研究;论坛核心成员林羿教授关于美国养老金体制第一支柱的介绍。以飨读者。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