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站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工业互联网构建,是中国实现双循环的核心路径。当前全球信息技术生态依然是美国公司为主导、不少制造业领域依然是德日公司领军,而中国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平衡。在中美争端加剧的逆全球化趋势下,我们认为中国信息技术生态的重构及其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双循环的关键。借鉴美国1990sNII计划、德国2010s工业4.0战略的经验,未来中国有望实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核心软硬件、设备及零部件的自主创新是长期较确定的产业趋势。十四五·双循环系列之二:技术生态内循环,美、德、中比较 我们认为,站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工业互联网构建,是中国实现双循环的核心路径。当前全球信息技术生态依然是美国公司为主导、不少制造业领域依然是德日公司领军,而中围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平衡。在中美争端加剧的逆全球化趋势下,我们认为中国信息技术生态的重构及其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双循环的关键。借鉴美国1990s NII计划、德国2010s 工业4.0战略的经验,未来中国有望实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核心软硬件、设备及零部件的自主创新是长期较确定的产业趋势。 美苏冷战和美日贸易摩擦结束后,1990s初期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通过三层架构(通信网络+信息设备+软件应用)组建生态,叠加90年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兴起,美围的科技龙头从本土开始不断扩张、逐渐发展壮大并向全球渗透,此举彻底奠定了美国的全球信息技术霸主地位。在此背景下,美国完全主导了上一轮的互联网大科技周期,并培育了一批当前千亿美元市值级别的“基石”公司,且这些公司大多位于价值链顶端,享受较高的利润率。但长期来看,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也使得全球化条件下荚围传统中低端制造环节的空心化。 2010s 德国开始推出工业4.0战略,旨在实现传统制造全面升级,进阶智能制造。但德国的工业4.0可能只是局部生态的打造,一方面,德国虽然是老牌制造业强围,但除了英飞凌和 SAP以外,德国本土的信息技术公司乏兽可陈,尤其基站、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环节相对薄弱,最终导致后期德国工业4.0的先发优势不断削弱。我们认为其核心原因在于:1)德国工业4.0由制造巨头切入(并非纯粹ICT公司),底层标准较难统一;2)欧洲各国相对割裂,用户基数原因导致本土ICT公司难以成长为巨头;3)ICT基础设施是科技周期迭代初期的关链,而德国同样不具备优势。 【更多详情,请下载:十四五·双循环系列之二:技术生态内循环,美、德、中比较】 镝数聚dydata,pdf报告,小数据,可视数据,表格数据
最新图说查看更多
    *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十四五双循环系列之二:技术生态内循环,美、德、中比较

    收藏

    价格免费
    年份2020
    来源华泰证券
    数据类型数据报告
    关键字工业互联网, 新基建, 智慧工业
    店铺镝数进入店铺
    发布时间2021-02-22
    PDF下载

    数据简介

    我们认为,站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工业互联网构建,是中国实现双循环的核心路径。当前全球信息技术生态依然是美国公司为主导、不少制造业领域依然是德日公司领军,而中国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平衡。在中美争端加剧的逆全球化趋势下,我们认为中国信息技术生态的重构及其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双循环的关键。借鉴美国1990sNII计划、德国2010s工业4.0战略的经验,未来中国有望实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核心软硬件、设备及零部件的自主创新是长期较确定的产业趋势。

    详情描述

    十四五·双循环系列之二:技术生态内循环,美、德、中比较
    
    我们认为,站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工业互联网构建,是中国实现双循环的核心路径。当前全球信息技术生态依然是美国公司为主导、不少制造业领域依然是德日公司领军,而中围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平衡。在中美争端加剧的逆全球化趋势下,我们认为中国信息技术生态的重构及其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双循环的关键。借鉴美国1990s NII计划、德国2010s 工业4.0战略的经验,未来中国有望实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核心软硬件、设备及零部件的自主创新是长期较确定的产业趋势。
    
    美苏冷战和美日贸易摩擦结束后,1990s初期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通过三层架构(通信网络+信息设备+软件应用)组建生态,叠加90年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兴起,美围的科技龙头从本土开始不断扩张、逐渐发展壮大并向全球渗透,此举彻底奠定了美国的全球信息技术霸主地位。在此背景下,美国完全主导了上一轮的互联网大科技周期,并培育了一批当前千亿美元市值级别的“基石”公司,且这些公司大多位于价值链顶端,享受较高的利润率。但长期来看,信息产业的高度发展也使得全球化条件下荚围传统中低端制造环节的空心化。
    
    2010s 德国开始推出工业4.0战略,旨在实现传统制造全面升级,进阶智能制造。但德国的工业4.0可能只是局部生态的打造,一方面,德国虽然是老牌制造业强围,但除了英飞凌和 SAP以外,德国本土的信息技术公司乏兽可陈,尤其基站、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环节相对薄弱,最终导致后期德国工业4.0的先发优势不断削弱。我们认为其核心原因在于:1)德国工业4.0由制造巨头切入(并非纯粹ICT公司),底层标准较难统一;2)欧洲各国相对割裂,用户基数原因导致本土ICT公司难以成长为巨头;3)ICT基础设施是科技周期迭代初期的关链,而德国同样不具备优势。
    
    【更多详情,请下载:十四五·双循环系列之二:技术生态内循环,美、德、中比较】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可视数据」推荐
    相关「数据报告」推荐
    `
    会员特惠
    客 服

    镝数聚官方客服号

    小程序

    镝数官方小程序

    回到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