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数据简介
本文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化妆品行业的增长逻辑是什么?未来增长的天花板在哪? 二是,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外资占据高端品类的现象是否无法改变? 三是,内资品牌的突围路径,能有哪些?
详情描述
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 上游——化妆品原材料供应商。化妆品的原材料主要为甘油、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等,占护肤品成本的比例一般在70%到80%之间。我国护肤品原材料发展还不成熟,生产实力较高的板块有低端合成护肤油脂、保湿剂、单体活性物(提取)、防晒剂等。当下,化妆品原材料中龙头公司有巴斯夫、陶氏杜邦等,此外,科创明星公司华熙生物是国产原材料代表公司,毛利率在70%-80%之间。(对华熙生物,之前我们在科技版报告库研究过,此处不详述) 中游——化妆品制造商,这个环节我国较为成熟,主要由于早期人力成本低,大型化妆品生产商都在华设立工厂,导致这个赛道的技术水平积累较为成熟。目前这个赛道的代表公司有意大利的莹特丽、韩国的科丝美诗和科玛,国内的是青松股份。这个赛道属于重人力和设备投入,毛利率一般在15%-30%之间。 下游——化妆品品牌商,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品牌运营。通常品牌运营好,品牌力名气大,就代表着议价空间大。所以,品牌商的销售费用率一般在25%-40%左右水平,通过营销推广投入,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继而拥有较高的定价权、曝光率以及高速增长的销量。所以,这个赛道的毛利率水平都较高,一般在65%-80%之间。 【更多详情,请下载:化妆品产业链全梳理内资品牌如何突围】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