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纠错
本数据为日本教育模式的具体分析,包括教育改革、日本教育科研、日本教育特色等具体分析。
19年19个诺奖得主,如何看待日本教育 导语 日本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邻邦,在唐朝就多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到了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推动日本的西化推进。随着日本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亚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很多学生考虑过到日本留学。曾一度位列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日本到底是如何发展的教育?日本诺奖频出背后又有着怎样教育体制?我们又能从日本的教育中吸收和学习到什么呢? 70年代日本推行了第三次教育改革,为日本的发展奠定了教育基础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在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被重视,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日本政府察觉到这种变化对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于是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以发展自身科技水平。而科技水平的发展本质上是关于教育水平的升级,如何改善教育体系,合理运用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日本寻求发展的重要难题。日本前两次教育改革则分别对应了明治维新时期教育的军国主义教育改革,和日本的战后教育改革。 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大臣作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正式发表之际,在这部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今后学校教育的总任务,即担负培养“人格形成”的使命。 【更多详情,请下载:19年19个诺奖得主,如何看待日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