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长三角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数据简介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产业分布等特征,几大生产要素阐述长三角的现状布局及未来发展,让你全面了解为何长三角是中国区域化发展的标杆。
详情描述
流动的长三角 人口:低估与高估 长三角集中了全国约12%的人口,预计至2030年比重还将上升一个百分点。根据2016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除上海严控人口总量在2,500万;其余城市均以增加人口导入为目标。 预计2020至2030年间,安徽、江苏和浙江的人口年化增长率分别为2.6%、1.6%和1.1%6。而回顾2016年至2018年,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年增速分别为1.1%、0.3%和1.3%。安徽省内仅合肥的年化增速较为理想,贴近现有规划。江苏则仅有苏州增速与规划契合。相较之下,浙江多个城市的人口增速高于规划预期,其中杭州和宁波的年化增速高达3.3%和2.1%。若增速保持至2030年,两座城市的人口都将突破1,000万,其中杭州将取代苏州成为长三角第二大城市,显著高于规划预判。 长三角除上海之外,实际落户门槛已经很低,对引进人才构成利好。顶层设计也必须适时迅速做出反应。应对人才需求。城市的政策制定需要不断思考–哪些产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可以增加就业?导入产业需要怎样的物业形态?哪类住宅是新进人口最需要的?每个城市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建设用地增长瓶颈对部分核心城市空间拓展带来挑战,城市土地利用低效、闲置等问题亟待解决。不同城巿之间国土开发强度差距显著。其中,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为全国最高,约37%,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22%、15%和15%。若仅考虑市区范围,上海的开发强度约30%,为长三角均值的3倍,最低的池州仅有1.5%。 【更多详情,请下载:流动的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