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类资产配置方法论系列之三:滞胀的机制与机遇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数据简介
滞胀现象通常受到三种因素驱动,分别是食品能源成本上涨、本币大幅贬值、货币超发引起恶性通胀,不同的成因形成对应机会。回顾历史,国内几乎没有出现过严重滞胀抑制资产价格的情况。本轮滞胀对资产价格影响总体有限,农林牧渔、农产品、消费板块受到食品价格上涨提振。
详情描述
大类资产配置方法论系列之三:滞胀的机制与机遇 核心观点 滞胀现象通常受到三种因素驱动,分别是食品能源成本上涨、本币大幅贬值、货币超发引起恶性通胀,不同的成因形成对应机会。回顾历史,国内几乎没有出现过严重滞胀抑制资产价格的情况。本轮滞胀对资产价格影响总体有限,农林牧渔、农产品、消费板块受到食品价格上涨提振。 ·本轮滞胀属于美林时钟定义的滞胀,而非经济学定义的滞胀。美林时钟的滞胀阶段为经济增速下行、通胀上行的阶段;而经济学定义的滞胀则较为严格,需要经济增长停滞的同时通胀和失业率高企。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经历过经济学意义的滞胀。滞胀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胀和失业率的同时高增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失效,引发政策的两难。 ·滞胀的成因包括食品能源成本上升、本币大幅贬值、货币超发引起恶性通胀,不同的成因形成对应的机会。回顾历史,所有滞胀的成因离不开上述三类因素。食品与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的滞胀最为常见,相比之下也最为轻微。本币大幅贬值的一个案例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本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物价,当时的石油危机也是形成滞胀的一大原因。恶性通胀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少见,但确实证明货币超发引起经济崩溃也能形成滞胀。 【更多详情,请下载:大类资产配置方法论系列之三:滞胀的机制与机遇】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