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利率债专题:政府和基建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数据简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有助于解决2018年财金23号文出台之后基建项目面临的资本金不足及资本金筹措困难的困扰,支持基建项目融资,基建成为了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
详情描述
利率债专题:政府和基建 核心观点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有助于解决2018年财金23号文出台之后基建项目面临的资本金不足及资本金筹措困难的困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信贷等债务性资金,支持基建项目融资。事实上,从去年7月23日的国常会首次释放稳定基建投资的信号开始,基建就成为了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 ·政府对于基建投资有两类参与形式: 一类是财政手段,即预算拨款,包括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另一类是准财政手段,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地方投融资平台、PPP模式和基础设施产业引导基金。根据我们的测算,2017年政府通过财政和准财政手段对基建投资的贡献比例为49. 92%。而从201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这一比例大致在60%土10%的区间内震荡。这表明政府在我国基建投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这种关键作用的形成,既依赖显性的政府财政,又依赖隐性的政府信用和政府职能。为了推动基建领域补短板,政府既需要发力财政手段,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也需要着力准财政手段,积极推进PPP模式和基础设施产业引导基金等在基建领域的铺开。 ·政府通过预算拨款来投资基建项目会作为G的一部分直接计入GDP,而政府通过准财政手段对基建投资的贡献在形式上会表现为私人部门投资(投资主体是基建公司、地方投融资平台、PPP 项目中标的社会投资者、基建项目子基金)而最终作为1的一部分被计入GDP。 因此,作为经济发展四驾马车之一的政府支出与基建投资是相交但不包含的关系。政府参与基建投资会产生两种溢出效应——“引致效应” 和“挤出效应”。“引致效应”方面,政府通过准财政手段支持基建,本质上是为基建项目和相关实体(例如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提供了隐性信用担保。这使得政府得以以较少的投入撬动起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基建领域。“挤出效应”方面,当地方政府诉诸发行一般债和专项债来弥补因为投资基建而产生的收支差额,以及偝助准财政手段使大量社会资本流向基建领域时,私人部门的资金供给就会减少,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以及向非基建领域的投资减少。要削弱挤出效应,货币当局就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社会资本流向基建领域对私人部门的冲击。这实际上也是央行货币政策偏宽松的原因之一,通过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巩固基建投资的稳增长作用。 【更多详情,请下载:利率债专题:政府和基建】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