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改革开放40年银行业民资准入发展历程暨民营银行发展报告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数据简介
本报告首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银行业民资准入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回溯,并在此基础上尤其对民营银行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特点以及其特色经营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结合对民营银行机遇与挑战的梳理,对于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促进民营银行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详情描述
发展民营银行对我国银行业改革意义重大。发展民营银行不仅有助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而且有利于银行业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增强金融普惠性,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公司治理,促使银行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银行业在民资准入方面逐步深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银行业向民资的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同步性,但由于银行业本身受到较强的准入限制,这些发展进程又不完全同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尝试允许民资办信用社;第二阶段(1993-2002年)第一家民营银行诞生,民资入股城商行,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开业;第三阶段(2003-2012年)民营开放遇波折,民资开放加速推进;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民营银行终破冰,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 民营银行特色鲜明,经营良好。目前的民营银行只是有限牌照的银行,批设民营银行在相当程度上是着眼于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的空白。民营银行的优劣势均较为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股东资源、公司治理、运营效率等方面,劣势则主要体现在政策限制、业务资格、抗险能力等方面。目前按监管口径统计的17家民营银行大体可分为互联网银行和非互联网银行两类,各家民营银行的经营特色显著。2017年民营银行经营绩效优于传统商业银行。 【更多详情,请下载:我国改革开放40年银行业民资准入发展历程暨民营银行发展报告】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