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固定收益专题:如何看待降准空间?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详情描述
总准备金率并非越高越好,由于货币投放方式和准备金结构的不同,中国与发达国家总准备金率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总准备金率角度对降准空间一个可能的约束在于:经济可能正步入流动性陷阱状态,单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并不一定能够降低总准备金率,进而提高货币乘数、实现信用扩张。 发达国家总准备金率特别是超额准备金率高,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同时,信用扩张不足。特别地,日本30%左右的总准备金率恰恰反映了实体需求的疲弱。而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总准备金率较高是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发达国家则正好相反,总准备金率高是由于超储率高。 从发展阶段来看,发展中国家通常维持较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对资本流动担忧。随着我国外储告别高增长阶段,法定准备金“长期深度冻结流动性的利器”的作用不断弱化,准备金率的下降是长期趋势。如果从发展阶段(主要是资本流动)来看降准空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可以降至6%以下的,达到3%至4%的水平。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从准备金三大功能来看,由于体量小对资本流动性、货币乘数的影响有限,审慎需求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工具来实现(例如OMO、SLF等)。“三档两优”的法定准备金率框架下,中小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降至0的可能性。 【更多详情,请下载:固定收益专题:如何看待降准空间?】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