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计算机行业:科技股估值的锚——计算机篇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详情描述
计算机行业:科技股估值的锚——计算机篇 报告要点 ■估值理应回归商业模式本源 科技类企业由于业务属性、商业模式、资产属性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很难用一套统一的估值标准进行定价。而且科技公司往往具备成本、费用前置的特征,使得当期盈利并无法客观反映公司业务经营情况,导致PE估值的失真。对于IT类科技公司而言,通常可以按照业务模式分为软件、硬件以及外包服务。由于IT外包类公司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均相对稳定,采用PE或PE/G的方式即可完成有效的估值。然而,IT软件与IT硬件两类公司受资产属性、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需根据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本质进行估值。 ■IT 软件:“产品化在线化智能化”的估值切换轮回 软件企业具备典型的费用前置属性,在业务未成熟阶段需投入大量研发费用打磨产品、投入大量销售费用打通渠道,而在完成产品卡位后则可快速实现复制扩张,因此软件企业盈利稳定性与其业务成熟度直接相关。而软件企业通常遵循“产品化在线化-智能化"路径,阶段转换期产生业务成熟度的反复,估值方法理应跟随切换。对应当前软件企业转云浪潮,在SaaS转型中早期建议选择PS方法以综合衡量云业务进展和早期研发、销售投入的价值,而在相对成熟阶段可回归PCF估值方式。 ■IT硬件: 高研发or高折旧带来的盈利扰动 硬件企业往往伴随高折旧摊销进而导致利润波动巨大,盈利具备滞后属性,前期使用EV/EBITDA估值则可以有效还原企业扣除折旧成本前的利润情况,从而更准确地估计企业的成长性和潜在价值。与此同时,部分硬件企业(如芯片公司)需要稳定投入高昂研发支出以维持自身产品的先进性,叠加其制造业周期属性放大盈利波动,对于此类企业,建议采取PS与EV/EBITDA结合的方式,在周期低点采用PS估值方法可有效衡量研发投入价值,而在周期高点采用EV/EBITDA方法则相对稳定。 【更多详情,请下载:计算机行业:科技股估值的锚——计算机篇】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