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透过迷雾,从真实宏观杠杆率看政策取向
收藏
纠错
价格免费
数据简介
通过重新划定隐性债务主体,还原更接近真实的宏观杠杆率。通过16年供给侧改革和17年金融严监管,我国实现了两轮去杠杆。若以成败论英雄,则16年以来两次去杠杆均实现了政策目标。我国的去杠杆进程可能需要8-10年,高杠杆环境决定政策基调为微刺激,杠杆向政府部门转移。预计未来,中央和有财政余力的地方加杠杆,助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详情描述
透过迷雾,从真实宏观杠杆率看政策取向 摘要: ●通过重新划定隐性债务主体,还原更接近真实的宏观杠杆率。结果显示,我国三大部门-政府、非金融企业以及居民,杠杆率分别为 78.8%,110.5%和52.7%。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较BIS口径高31.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低于BIS口径44.6个百分点,居民部门高于BIS口径8.6个百分点。 ●通过16年供给侧改革和17年金融严监管,我国实现了两轮去杠杆。2015年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序幕,对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提出三年规划,随着行业内供需关系边际好转,上游行业生态显著改善、盈利能力持续回升,在负债相对刚性的背景下,通过做大分母端实现了去杠杆。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转向,在中性货币与金融监管的基调下,我国从去金融杠杆逐步向去宏观杠杆阶段过度,我们测算口径的政府杠杆率从17年的80.12%下降1.27个百分点至78.85%。 ●若以成败论英雄,则16年以来两次去杠杆均实现了政策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的政策组合下,两次去杠杆进程导致了市场痛感差异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后一轮去杠杆中财政与货币双收缩。而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主动或者被动“去杠杆”过程中,配套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大多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更多详情,请下载:透过迷雾,从真实宏观杠杆率看政策取向】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