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间,大数据逐渐从一个热门概念落地为可进行商业变现的具体业务。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在迎接数据带来的改变,媒体行业也不例外。如同百年前印刷新闻的普及、采访报道方式的出现一样,数据的使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数据不但在影响机构媒体的专业新闻生产,也在影响自媒体人的内容创作。数据既成为一种内容表达形式,也是辅助内容创作的一种工具。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此次联合新京报传媒研究、刺猬公社、蓝媒汇共同发起了2017年中国媒体人/自媒体人数据使用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共同探讨数据这一正在兴起的信息表达形式对于内容创作者的意义,从中看到媒体人的创作方式正在发生哪些转变,在此过程中,他们如何处理数据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把数据定义为两种,一种是为内容提供素材,为新闻报道提供线索的数据,如宏观经济数据、股票数据等,另一种是内容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用户数据和舆情数据,帮助内容创作者贴近用户需求。本次调研采用线上问卷调查(问卷星)和线上线下访谈两种形式,问卷派发通过头条号平台和微信平台进行,对媒体人共收到587份有效问卷,对自媒体人共收到1218份有效问卷。线上线下深度访谈共10人。本调查所指机构媒体人包括纸媒、广播电视以及传统媒体旗下新媒体,不含商业营销公司。自媒体人以头条号创作者为主。中国媒体人自媒体人数据使用报告 背景及简介 过去几年间,大数据逐渐从一个热门概念落地为可进行商业变现的具体业务。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在迎接数据带来的改变,媒体行业也不例外。对于机构媒体人和自媒体人来说,通过数据查看热点、利用数据进行新闻线索挖掘逐渐成为常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对于内容生产带来了多方面的意义: 作为内容素材的数据。从数据本身的属性来说,作为对客观事实的逻辑归纳,数据意味着更为精确的内容。数据已不再是数据新闻团队专属的创作素材,对于普通记者来说,使用数据进行报道正在成为一种新闻操作习惯。如果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通过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个案之间的潜在关系被重新组织,从中也可能挖掘出另外的新闻发现,这是普通采访所无法达到的。 作为创作参考的数据。移动设备正在成为最重要的媒介载体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24亿,手机上网人群在网民中占比96.3%。基于电子媒介,人的阅读行为已经被广泛而准确地记录,舆论变化和新闻热点变化可以通过数据被更加细致地呈现。在此基础上,用户对不同新闻题材的关注度也开始反向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舆情数据已经成为媒体人、自媒体人的重要参考依据,阅读量等数据指标也成为传播效果量化的重要指标。 【更多详情,请下载:中国媒体人自媒体人数据使用报告】 镝数聚dydata,pdf报告,小数据,可视数据,表格数据
最新图说查看更多
    *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媒体人自媒体人数据使用报告

    收藏

    618特惠价免费
    年份2017
    来源头条指数
    数据类型数据报告
    关键字自媒体
    店铺镝数进入店铺
    发布时间2018-11-27
    PDF下载

    数据简介

    在过去的几年间,大数据逐渐从一个热门概念落地为可进行商业变现的具体业务。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在迎接数据带来的改变,媒体行业也不例外。如同百年前印刷新闻的普及、采访报道方式的出现一样,数据的使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数据不但在影响机构媒体的专业新闻生产,也在影响自媒体人的内容创作。数据既成为一种内容表达形式,也是辅助内容创作的一种工具。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此次联合新京报传媒研究、刺猬公社、蓝媒汇共同发起了2017年中国媒体人/自媒体人数据使用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共同探讨数据这一正在兴起的信息表达形式对于内容创作者的意义,从中看到媒体人的创作方式正在发生哪些转变,在此过程中,他们如何处理数据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把数据定义为两种,一种是为内容提供素材,为新闻报道提供线索的数据,如宏观经济数据、股票数据等,另一种是内容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用户数据和舆情数据,帮助内容创作者贴近用户需求。本次调研采用线上问卷调查(问卷星)和线上线下访谈两种形式,问卷派发通过头条号平台和微信平台进行,对媒体人共收到587份有效问卷,对自媒体人共收到1218份有效问卷。线上线下深度访谈共10人。本调查所指机构媒体人包括纸媒、广播电视以及传统媒体旗下新媒体,不含商业营销公司。自媒体人以头条号创作者为主。

    详情描述

    中国媒体人自媒体人数据使用报告
    
    背景及简介
    过去几年间,大数据逐渐从一个热门概念落地为可进行商业变现的具体业务。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在迎接数据带来的改变,媒体行业也不例外。对于机构媒体人和自媒体人来说,通过数据查看热点、利用数据进行新闻线索挖掘逐渐成为常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对于内容生产带来了多方面的意义:
    作为内容素材的数据。从数据本身的属性来说,作为对客观事实的逻辑归纳,数据意味着更为精确的内容。数据已不再是数据新闻团队专属的创作素材,对于普通记者来说,使用数据进行报道正在成为一种新闻操作习惯。如果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通过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个案之间的潜在关系被重新组织,从中也可能挖掘出另外的新闻发现,这是普通采访所无法达到的。
    作为创作参考的数据。移动设备正在成为最重要的媒介载体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24亿,手机上网人群在网民中占比96.3%。基于电子媒介,人的阅读行为已经被广泛而准确地记录,舆论变化和新闻热点变化可以通过数据被更加细致地呈现。在此基础上,用户对不同新闻题材的关注度也开始反向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舆情数据已经成为媒体人、自媒体人的重要参考依据,阅读量等数据指标也成为传播效果量化的重要指标。
    
    【更多详情,请下载:中国媒体人自媒体人数据使用报告】

    报告预览

    *本报告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可视数据」推荐
    相关「数据报告」推荐
    `
    客 服

    镝数聚官方客服号

    小程序

    镝数官方小程序

    回到顶部
    `